从创业英雄变成人人喊打的丑陋资本家,马云到底做了什么?
他成立的阿里巴巴公司,开启了全民网购时代,从讲桌前的英语老师到改变了无数人的消费模式的商业大亨。
他的一句“我对钱没有兴趣”,迅速成为爆梗引无数人解读,如今却三次被官媒下场点名批评。
从对“马爸爸”的追捧再到如今无数人唾骂,他究竟做了什么?
在天价罚单的背后,代表了什么,又揭示了他怎样的身份转变?
马云的发家史
马云,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的传奇人物。
他一手打造的阿里巴巴帝国,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从淘宝到支付宝的便捷服务,这个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1995年中国黄页成立,信息发布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商机,马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老师的工作,投身商海。
最开始,马云选择了与电信公司合作,可是并不顺利,理念的差异、官僚作风都让他觉得这里不是他大展宏图的地方,马云深思熟虑后选择自立门户,结束了这段让他倍感疲惫的合作。
几年后,马云找到了十几位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在杭州创办了公司,这就是现在阿里巴巴的雏形。
为了寻求融资,他开始四处奔波寻求投资人,甚至不远万里来到华尔街,只为能拉到投资,可面对马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行业大佬根本不予理会,他一次又一次地吃起了“闭门羹”,这些挫折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反而使马云越挫越勇。
转机出现在2000年,马云遇到了来自软银集团的孙正义,仅仅用了6分钟,马云的激情和远见就打动了这位投资大佬,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
这笔钱成为了阿里在商业领域的启动资金。
2003年,淘宝网横空出世,正式开启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新模式,从最初的电脑购物,到后来的手机购物、移动支付、物流体系,阿里巴巴不断拓展业务版图,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马云曾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时阿里立志于让无数中小企业拥抱互联网,这一举动也获得了无数人的好感。
他采访中说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更是被无数年轻人当作座右铭。
资本的“福报”论
曾经在台上激情澎湃地谈梦想,马云成为了多少人心中的创业偶像,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年轻人,他的“金句”频出,一度成为“热梗”流传与互联网。
可如今,他似乎变了,从“马老师”变成了“马老板”,从“创业英雄”变成了“资本家”的代名词。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阿里巴巴的崛起,也是马云“商业帝国”的扩张,简单的电商平台满足不了他的“胃口”,阿里巴巴寻求业务扩张,开始涉足金融、娱乐、物流等各个领域。
这种扩张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阿里巴巴被指责利用平台优势搞垄断,逼迫商家“二选一”,限制了市场自由竞争。
网友们纷纷吐槽:“马老板这是要把所有生意都做完,不给别人留活路啊?”
在一次采访中,马云表示:“996是一种福报”,这句话瞬间引爆了舆论,被认为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无视。网友们纷纷反驳:“福气?我们无福消受!”、“马老板这是把剥削包装成了奋斗啊”。
“996”这个本就对打工人不利的制度,在马云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加班成了理所当然,员工们被资本家所谓的“福报”折磨的苦不堪言,却无力改变现状。
有人翻出他早年间的采访视频,彼时马云声泪俱下,讲述自己曾因工作繁忙,连陪伴家人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有机会重来,他绝不会选择这样的人生。
前后言论的巨大反差,让公众看到了马云在“996”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一边将“996”美化为奋斗和机遇,一边却将自己无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痛苦,视为人生遗憾。
赚了这么多钱,却说自己宁愿选择不过这样人生,怎么不算是“何不食肉糜”呢?
这种将个人价值观强加于员工,漠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暴露了马云“资本家”的本质。
马云的“操作”也引来了网友们的反感,昔日扬言要保护微小企业的马云摇身一变成了让员工“996”的“资本家”。
马云肆意滥用其在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引得市监管总局出手,开出一张182亿的天价罚单。
罚单一出,不少人拍手叫好,曾经的“国民企业”,如今却身份一转成了“资本巨鳄”的代表,开始吸食老百姓的“血肉”。
马云的转变,其实也是很多创业者的缩影。最开始,他们一腔热血,想要改变平凡的人生,但随着创业的成功,初心也被利益所吞噬。
被资本吞噬的初心
马云曾经想要的或许已经实现,但他好像也丢掉了自己的初心,他如今的表现,可一点不像之前所说的“我对钱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样子。
如果“996”事件,只是让公众看到了马云在企业管理理念上的偏差,那么接下来的“社区团购”,则彻底撕开了互联网巨头“资本逐利”的遮羞布。
马云将目光瞄准了最平凡、但也最具市场的领域——社区团购,一时间,各种打着“价格优惠”旗号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图用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
消费者被“白菜价”的商品吸引,纷纷涌入平台,传统商贩和菜市场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那么我们想想,将传统商贩和供应商挤压出局,最终形成市场垄断后,消费者还能享受到所谓的“价格优惠”吗?
此事惊动了官媒亲自下场,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互联网巨头们想着科技发展,只惦记着抢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吞噬着传统菜贩的生存空间,却在科技创新上毫无建树,只知道用资本玩套路,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除了社区团购,蚂蚁金服的推出更将马云的“资本家嘴脸”展露无遗,这家披着“科技创新”外衣的金融公司,实际上做的却是利用金融杠杆进行套利的生意。
马云将蚂蚁金服的盈利模式包装成“普惠金融”,声称要用科技的力量,为更多人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但实际上,花呗、借呗等产品,成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负债陷阱。
高昂的利息,再加上各种诱导消费的套路,让不少人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人民日报一针见血地指出:马云的“金融创新”,不过是披着“科技外衣”的“当铺思维”,这种用高利贷的方式赚取利润的行为,与他标榜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念背道而驰。
最终,蚂蚁金服的上市计划由国家出手才得以取消。
结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马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无限放大了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时代造就了马云,但也限制了马云。
当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当国家加强对资本的监管,马云和他的商业帝国,也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资本的逐利性可以理解,可是企业家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如何在这两者直接寻求平衡,则是无数企业家的课题。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态,需要公平的市场环境,需要捍卫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竞争应该是公平的,是要讲良心的,而不是恃强凌弱。
信息来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