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任世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成都“三中心一基地”建设
2月25日,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联组会在金牛宾馆召开。作为发言代表之一,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任世杰在会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在”,“大家的发言都很实在,委员们结合自己相关领域,分享了各种热门话题,像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
▲任世杰
任世杰在发言分享了自己对于如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思考和建议。
“作为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他表示,从数据来看,2024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超8400亿元,占GDP比重为35.8%,占服务业比重51.9%。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好处,包括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物流等多方面,如果发展得好,尤其是能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话,整个制造业提质增效能做得更好,尤其是成都现在规划建设的‘三中心一基地。’”
在《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全域统筹了成都市“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空间布局。任世杰认为,目前成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但仍有发展空间。他提出了四个建议,助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以摸清家底为抓手,精准提升产业贡献率;以完善规划为抓手,增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以平台构建为抓手,打通资源对接堵点;以串联资源为抓手,强化圈链配套能力。
2012年,任世杰因为人才引进政策开始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职。“我本身实际上是做高分子材料的。川大高分子学院在全国都是行业领先地位。但我们的学生也好,科研成果也好,在此前绝大部分都是在省外转化,或者说,我们服务的企业大多是省外企业。”任世杰希望,成都市能够加强新材料研发平台建设,为相关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同时关联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编辑 成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