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代表建议包容失败,避免企业“重资本套利、轻技术深耕”
南都讯 “我很赞同你的建议,准备接着你的发言讲,结果被抢麦了。”2月25日,在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南山代表团小组讨论休息间隙,多名代表热烈交谈。在会上,代表们表达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针对企业发展、国资投资、营商环境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谈税收和营商环境
呼吁政府加强协同避免企业陷入困境
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炜指出,当前政府在鼓励企业出海方面存在职能部门间协调不足的问题,例如,商务局积极推动企业国际化,而发改部门则对海外投资效益持谨慎态度,如何更好地协调各方以优化企业出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企业在增值税抵扣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玻璃门”现象,李炜呼吁政府加强协同,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并强调未来企业税务合规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他提到,深圳拥有众多优质且守法的企业,但部分企业因非主观原因而陷入税务违规困境,建议政府提前介入,引导企业合规经营,避免税务损失,以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深圳市人大代表孙迎彤关注财政收入和营商环境的变化。孙迎彤注意到深圳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比例的优化趋势。“深圳对营商环境和企业一直是保护的态度。感谢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但孙迎彤也指出,当前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圳需要摒弃过去的思维定势,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措施和策略。“最怕的事情是用以前的思维来指导以后的工作。”
此外,市人大代表黄迈表示,尽管深圳在基础研究投入上有所提升,但与华为等领军企业相比,仍显不足。他建议,深圳要不断提升科技自主水平,构建从科技创新到转化的全产业链条,提高科创成果的转化率。同时深圳在招商时不能只关注头部的几家大企业,还要留意一些前沿领域的小微企业。
谈国资投资
部分企业“重资本套利、轻技术深耕”
“国资投资当前存在过度审计的问题,这不仅损害了企业发展,也限制了国资的引领作用。”李炜认为,深圳市国资投资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行考核机制过度依赖“净利润”“上市时限”等短期财务指标,导致部分被投企业陷入“重资本套利、轻技术深耕”的困境。
他强调,投资成功的标准不应仅局限于投资回报、IPO时间和年度盈利等财务指标,而应更多地考虑其影响力、带动上下游企业等长期效益。李炜建议,深圳国资应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建立免责机制和容错机制,包容失败和“泡沫”,鼓励投资经理或负责人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支持企业发展。
“以前的深圳就是敢闯敢试敢投,才有了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出来,现在没有了,别的城市反而学会了。”李炜认为,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案例表明,传统对赌模式与技术创新规律存在根本性冲突,亟须改革国资投资评价体系,构建符合硬科技企业发展需求的长期支持机制。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