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免费了?深圳业内人士辟谣
近日,多个短视频平台博主发布消息称,自今年 6 月起,部分地区幼儿园将免费,并附上了一份所谓幼儿园免费地区的名单,引发广大网友关注。但据媒体调查,这份名单实际来自 1 月 24 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 2024 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的通知》。南都记者采访多位教育行业专家后了解到,这份名单所列的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域,与学前教育免费是两个概念,部分博主宣称的 “幼儿园教育从今年起免费” 属于误读。
普及普惠并不等同于 “免费”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免费” 这一情况并不属实。近几年,教育部每年都会公布一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普及普惠并不等同于 “免费”。福田区一位资深学前教育工作者也表示,所谓“免费”只是误传,普及普惠只是近期评审的结果,仅表明学前教育在基础保障方面做得较好,并非意味着全面免费。
深圳幼儿园园长宋克也持以相似意见。“普及普惠是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是从国家、省市层面对地方政府学前教育工作的督导验收,与幼儿园是否免费毫无关系。”她认为,出现这种说法,不排除是群众对学前义务教育的期盼导致的误解。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南方主任臧敦建认为,学前教育和高中与义务教育不同,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学前教育和高中是普惠性公共服务,概念并不相同,毕竟高中和幼儿园并非每个人都必须上。
虽是“误读”,亦反映出群众对学前教育免费的期盼和心声
对于广大家长产生 “幼儿园免费” 的误读,罗湖区教育局学前科科长田仙贵表示,这反映出群众对学前教育免费的期盼和心声。在2024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中,虽有 “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这样的导向性信号,但实现的前提与方式不容忽视。首先,“有条件的地区” 中的 “条件” 涵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学前教育资源等;其次是 “逐步推行”,并非一步到位,这个 “逐步” 可以是分年龄段,也可以是分地区;最终目的是 “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现阶段,尽管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实行免费学前教育,但各地财政对公办园以及普惠性民办园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步加大。
田仙贵还提到,“普及普惠代表着‘有园上’‘上得起’,与免费的概念不一样,从普及普惠到免费,还有一段路要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主要有三条核心指标:一是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可获得性;二是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即通常所说的 “50”;三是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即通常所说的 “80” 。“普及普惠” 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 “普惠而有质量” 的学前教育,这不仅要求扩大资源供给,还要求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推动区域学前教育更加均衡、优质发展。
如何引导公众更好地理解政策信息,避免“误读”现象?亦有学者建议,当前需要构建政策传播的“解码——再编码”机制,教育部门应建立政策解读的“白名单”机制,联合权威媒体进行政策可视化解读,同时完善学前教育成本监测预警系统,动态发布各地区生均教育成本与家庭分担比例,通过数据透明化消解公众焦虑。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谢粤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