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Tommy 上质量黑榜!上海曝光17批次不合格服装
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对80批次秋冬风衣大衣进行了监督抽查情况。经检测,有1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21.3%。其中,1批次由汤美费格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Tommy Hilfiger”女式风衣纤维含量不合格;由鹏卫齐商业(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Calvin Klein”大衣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不合格。
CK、Tommy 风衣大衣抽检不合格
抽检结果显示,1批次上海毅朗商业有限公司在佛罗伦萨小镇销售的标称由汤美费格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Tommy Hilfiger”牌女式风衣(型号规格:165/92A,生产日期或批号:CT020391),袖子里料纤维含量实测为粘纤69.3%、聚酯纤维30.7%,企业明示为里料粘纤100%,企业明示与实测值不符。纤维含量的错标或乱标,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此外,1批次在上海晶品中心销售的标称由鹏卫齐商业(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Calvin Klein”牌大衣(型号规格:160/76A ,产号:44PL546),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不合格。该项目不合格,会影响服装的硬挺度和外观风格。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根据抽查结果,已责令相关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对库存产品、在售产品进行全面清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主动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对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经营者移送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调查处理。
相关
母公司PVH集团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针对上述抽检不合格情况,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官网联系方式致电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两家品牌客服均表示,“目前没有收到相关信息,会将相关情况进行反馈,如有问题会联系回复。”同时,记者联系涉事生产企业汤美费格商贸(上海)有限公司、鹏卫齐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为美国PVH集团旗下知名服装品牌。其中Calvin Klein品牌诞生于1968年,由Calvin Klein及其商业伙伴Barry Schwartz共同创立,以牛仔裤起家,2003年被PVH集团收购。
Tommy Hilfiger自1985年以男装设计起家,其使用红白蓝作为服饰设计的主要色调,成为经典美式风格标志。2010年该品牌被PVH集团收购,2016年PVH集团又将Tommy Hilfiger在中国的业务全面收回。2023年Tommy Hilfiger的全球零售额约为90亿美元。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日的第三财季,PVH集团营收下降5%至23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8.4%至1.319亿美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6.7%上升至58.4%。从品牌来看,Tommy Hilfiger 收入同比下降 1%;Calvin Klein 收入同比下降 3%。
值得注意的是,CK、Tommy 母公司PVH集团已被中国商务部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月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美国PVH集团存在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等行为。
公告显示,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有关法律,依据《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有关规定,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决定将美国PVH集团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上述实体采取相应措施。
2月4日,PVH集团在发布的一份SEC文件中表示,根据规定,公司可能遭遇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限制或禁止从事对涉及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拒绝公司相关人员入境中国,限制或者禁止公司相关人员在中国的工作许可、停留或者居住资格等。
同时,PVH集团指出,上述限制或者禁令的影响包括公司无法在中国从事生产或者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投资。如果被采取上述措施,公司有必要完全停止中国的业务,并可能导致库存减记费用和应收账款无法收回问题,另外还可能造成商誉和资产减值问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蕾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