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高管薪酬分化:华泰、民生等5险企最高年薪超500万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年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5.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万亿元,增长13.9%。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2024年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4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21%。
作为经营管理者,保险公司董监高2024年的薪酬水平几何?截至2月19日,共有145家险企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在业绩整体向好的态势下,险企高管薪酬并没有想象般“水涨船高”。年薪超过500万的公司由2023年的10家降至2024年的5家,且不同险企高管薪酬差距明显,最高超过500万元,最低的不超过5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高管薪酬与公司的盈亏情况并不明显挂钩,如泰康人寿、中邮人寿等公司净利润大增,高管年薪却整体下滑。
“降薪潮”进入保险业?
有公司董监高全员年薪不及50万
近期,非上市险企密集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记者梳理发现,统计中的145家险企中,有5家保险公司的最高薪酬超过500万元,分别是民生人寿、华泰人寿、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和美亚保险。其余多数保险公司董监高最高薪酬集中于100万—500万元的区间。
具体来看,2024年的最高薪酬“桂冠”落在华泰人寿,董监高最高年薪为574.58万元,其次是民生人寿535万元。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和美亚保险的董监高最高年薪在500万—1000万元区间,但未列明具体数额。
2023年以692万元摘得薪酬“桂冠”的和泰人寿,2024年最高年薪仅公布为200万元以上。此外,2023年同期,有10家保险公司披露的董监高最高年薪超过500万元,比2024年多了一半。
总体来看,保险行业薪酬相较于2023年有一些降幅,且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体现在普通员工与高管的薪资差距,另一方面体现在相同领域的不同公司。一些合资、外资险企董监高更能够获得高薪酬。上述最高年薪超500万元的5家保险公司中,除民生人寿外,其余4家公司均为合资公司或外资保险公司。部分地方国资、大型央企控股的保险公司年薪则较低,其中三峡人寿和都邦保险2024年全体董监高年薪均在50万元以下;国元农险、中国铁路保险的董监高年薪均在80万元以下。
有业内人士表示,合资、外资险企高管年薪之所以更高,与其国际化运营背景、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关,需要更高薪酬以吸引和留住具备国际视野和管理经验的人才。而国资企业往往受到更为严格的薪酬管控,薪酬水平需符合相关政策规定,且更注重公平性和稳定性,而非单纯追求市场水平。
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不挂钩?
有公司处于亏损,高管仍年薪百万
投资端发威,是2024年保险公司实现盈利整体回暖的“杀手锏”。然而,险企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的盈亏情况并不明显挂钩。
记者关注到,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4年保险业成绩单:全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7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原保费4.3万亿元,财险原保费1.4万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2.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7%,原保险赔付支出增长19.4%。
资产方面,截至2024年末,行业总资产突破35万亿,达到35.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6%;净资产3.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57%,增速为近5年来的最快。其中,财产险公司2.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3%;人身险公司3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3%;再保险公司8279亿元,较年初增长10.8%;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277亿元,较年初增长8.5%。
截至2024年年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2024年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4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21%。
在保险行业业绩整体向好的同时,高管年薪却并未“水涨船高”。有公司扭亏为盈、净利润大增,高管薪酬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例如,中邮人寿2024年净利润91.88亿元,一改2023年亏损120.14亿元的状态,成为行业“盈利王”。但其高管最高年薪却从2023年414.02万元降至2024年136.21万元,降幅高达67.1%。
再如,泰康人寿2024年以146.05亿元的净利润居于非上市公司首位,同比增长约6.54%。其高管最高年薪却从2023年500万-1000万元降至2024年200万-300万元。
同样的还有国寿财险,2024年净利润19.02亿元,同比增长37.23%;2024年高管最高年薪为162.58万元,对比2023年最高年薪162.71万,略有下滑。
对此,有多家险企表示,高管薪酬没有与盈利挂钩的奖励计划支付。记者发现,还有一些连年亏损的保险公司,2024年的公司高管薪酬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如2024年申能财险亏损24.57亿,位列财险公司亏损榜首,其高管最高年薪达222.26万元,有2名高管的年薪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2024年实现净亏损1亿元的前海财险,其高管最高薪酬达400万元。
再如连续三年亏损的光大永明人寿,其高管薪酬却在逐年递增。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光大永明人寿分别亏损12.47亿元、6.48亿元、17.27亿元。2023年,其高管最高年度薪酬为161.81万元、100万-500万薪酬的高管有8人;到了2024年,其高管最高年度薪酬增长至185.09万,100万-500万元薪酬的高管增加到了10人。
还有新疆前海联合财险,2023年2024年分别亏损0.89亿、1.04亿。2023年高管的最高年薪为224.98万元,有2名100万元-500万年薪的高管;2024年高管的最高薪酬增至400万元,年薪在100万元-500万区间的高管新增至5名。
监管已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限薪令出台后,金融行业对于董监高薪酬管控相较此前更为严格。保险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高管薪酬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险企高管薪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短期年度考核与长期稳健经营相结合,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坚守保险保障本源,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早在2022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就提出,金融企业应当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平衡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总部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其年度工资总额要进一步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
但实际上,众多险企高管的薪酬,仍然令普通的基层员工高山仰止。“整个保险业收入金字塔化特征明显,高管薪酬高,但基层员工收入很低。”一位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基层员工收入主要靠高绩效激励。薪酬与公司整体规模、当年保费、净利润等相关。亏损肯定也会对高管的绩效有影响,但衡量高管薪酬指标还有很多,比如公司投资收益等。”
记者发现,监管对于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价也有要求。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指导意见》,明确列举了8种将会追索扣回高管及相关工作人员绩效薪酬的情形,对于因存在明显过失或未尽到审慎管理义务,导致职责范围内风险超常暴露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银行保险机构可以追索扣回其相应期限内的绩效薪酬。离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也同样适用。
有专家认为,保险公司内卷推高了保险薪酬,高薪酬是为了吸引并留住优秀的高管人才,然而,一些保险公司的治理机制存在问题,最后富了“方丈”,穷了“寺庙”。甚至会出现少量高管侵占了基层员工和股东利益的情况。因此,险企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财务状况,合理制定高管薪酬,平衡好股东利益、员工利益和公司长期发展的关系。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