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以AI重塑玩家情感连接 谁将主导下一个时代”
国产动作游戏《湮灭之潮》。
2月17日,用户在DeepSeek手机客户端上提问。 新华社发
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
在政策的扶持和玩家的支持下,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伽马数据发布的《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我国去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再创新高。游戏用户规模6.74亿人,同比增长0.94%,亦为历史新高点。同时,海外市场收入达到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中国游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均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展望2025年,中国游戏产业面临诸多悬念。备受瞩目的是,开年王炸DeepSeek如何影响游戏产业?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三五年,AI技术将深刻改变游戏行业的创作、运营和互动模式,推动竞争格局向动态、个性化和去中心化方向演变。
AI如“外挂” 人机交互、辅助人类脑洞大开 大型游戏架构设计等仍需专业团队
近年来,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整个游戏产业。蛇年春节期间以来,DeepSeek(以下简称“DS”)爆发再次将人工智能技术推至游戏行业的焦点位置。实际上,AI技术在游戏内容生产中的应用,正在从简单的辅助工具向原生玩法的核心驱动力转变。
在文娱产业分析师张书乐看来,虽然AI大模型兴盛以来,游戏制作中的翻译、剧本、编程、测试、美术、视频等“简单劳动”环节已可以通过AI辅助或替代,但游戏产业的中高端部分仍属于文化创意领域,此前的AI暂时无法替代,但DS的爆火则给出了更大想象空间。“‘脑洞’这个文创领域的人类防线正在松动,DS的推理能力或许将提供游戏行业更多元的创意参考”,他说。
不过,张书乐也表示,目前AI技术更像是一个“外挂”,而真正要形成颠覆,则要由人类提供一个架构,AI辅助填充,生成游戏,然后人机交互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简单劳动、辅助人类脑洞大开,“这个过程中也会淘汰掉一些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游戏从业者”。
“伽马数据”创始人王旭也表示,DS所具备的推理能力使其在编程方面展现出更高的效率,尤其是能够开发出可运行的小型游戏,并通过AI定位错误并修正,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但在架构设计、游戏素材等方面,目前仍不能摆脱人工,尤其是大型游戏仍需要专业团队。
不过,王旭表示,未来三五年,AI技术将深刻改变游戏行业的创作、运营和互动模式,推动竞争格局向动态、个性化和去中心化方向演变。其中,在创作方面,AI将颠覆游戏内容和运营模式,能够实时生成动态地图、任务和敌人,支持分支剧情无限延展,生成高清3D模型和动画,减少人工成本。智能NPC将具备长期记忆和情感逻辑,开放世界生态也将由AI自主演化。
在运营方面,AI可以提升测试与迭代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分析玩家行为数据进行实时调优,实现个性化内容推送,监控玩家操作模式识别外挂和处理敏感言论。在用户互动方面,AI将消除语言壁垒,帮助玩家创作UGC内容,提供情感陪伴,“比如将《赛博朋克2077》的游戏角色升级为可深度对话的虚拟生命。”
王旭认为,AI将重构行业竞争格局,降低开发门槛,使小团队能挑战传统大厂,拥有AI基础设施的企业可能成为新中间层,提供“AI引擎即服务”。
新的可能性 部分已上架“AI游戏”仍偏示范demo 中小企业需建立差异化优势
“游戏干线”创始人、行业分析师陈光龙则对南都记者表示,DS等AI技术通过成本革命改写了游戏开发的经济模型。他以正在开发的3D+AI乙女游戏《如意情探》为例指出,该游戏模型调用成本降至传统方案的1/20,使得原本只有中高付费玩家才能享受的3D虚拟伴侣实时交互体验,现在“零氪玩家”也能触达。
实际上,AI技术在提升游戏开发效率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据陈光龙介绍,通过AI程序化生成技术,游戏地图面积可扩大10倍,同时开发周期缩短40%。此外,AI在游戏测试与迭代中的应用也极大地提升了效率。AI测试机器人可以模拟海量玩家的游戏行为,自动定位代码漏洞和平衡性问题,从而将开发周期缩短50%以上。
趣丸科技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庄明浩则认为,AI技术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已经从降本增效逐渐转向更深层次的创新。“DS爆火之后,推理模型成为共识之后,可能在剧情设计、数值策划的角度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可能性”。不过,在他看来,纯粹意义上的AI原生(AINative)游戏,目前还处在比较早的阶段,“有一些上架了的‘AI游戏’,但更偏示范demo的程度”。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加剧了游戏行业的马太效应,还是通过开源消弭大厂与小厂间的势力差距?对此,各方观点不一。“DS的出现让关于开源和闭源的讨论更激烈了,这就代表行业其实没有共识”,庄明浩对南都记者表示。
张书乐则认为,技术差距的缩小最终取决于企业能否将开源工具与自身业务深度结合。中小企业需要在数据治理、场景化落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核心竞争力,避免陷入“技术军备竞赛”,转而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在细分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
在王旭看来,AI开源工具有助于降低技术门槛,但这些工具也有局限性,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差距。其中,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需要面对的是数据、人才、算力等方面瓶颈。此外,游戏行业适配性问题也需要解决,毕竟从“通用工具”做到“垂直场景”。“企业应该优先选择AI能快速见效的环节,而非盲目追求技术前沿”,他还表示,未来游戏行业或将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大型企业通过“AI+云+生态”构建超级平台;另一方面是海量小众作品满足碎片化需求。
“未来,游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从‘技术堆料’转向‘数据+算法+用户体验’的融合能力。谁能以AI重塑玩家情感连接,谁将主导下一个时代”,王旭说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