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高校宣传教授助茅台年产量提高引争议,科技创新不容“失真”
这种一经发出就给人常识上的冲击感的内容及点赞,容易造成一种“高级黑”效果
2月21日晚,山东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提到,该校“山海英才”特聘教授、智能装备学院教师施陈博与团队历时4年,攻克行业技术难题,改变了茅台几十年的生产工艺,使茅台的年产量提高了30%-50%,次品率降低了99%以上。该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关注和争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茅台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表示,山东科技大学发布的内容有误,“产量不可能提高这么多,将协调更改”。目前,施陈博本人未作出回应。而22日傍晚,山东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已删除了这篇文章。
这个被茅台方面直言“不可能”,随后又被校方删掉的“结论”,其真实情况到底几何,还需要相关方给出进一步回应。
不过,仅从常识看,这样的结论不太靠谱。首先,任何一款酒的产量提高背后都有复杂的影响因素和考量。如几年前,茅台相关人员曾表示,茅台酒能否再进行增产扩能,要进行严苛、审慎、科学的论证和研究。其实这背后既有技术上的因素,也要看市场的走势变化。而山科大发布的文章标题给人感觉是,施陈博以一己之力帮助茅台酒年产量提高了30%—50%,这不符合逻辑。
其次,从文章内容来看,施陈博与团队的研究范畴应该不直接涉及酿酒工艺,其研制的“全球首款乳玻瓶微渗漏高速在线检测设备”,通俗说是提高了对白酒包装的检测效率。但此文涉及的一些表述,容易让人误读为是直接提升了茅台酒的酿造工艺。
一种看起来更合理的推测是,施陈博与团队攻克的行业难题,可能是帮助茅台提升了包装检测效率。可以参考的是,2022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施陈博研发出一系列检测精度高、运行稳定性强的智能在线检测设备;主持研发“360度高精度标签在线检测系统”等;智能在线检测产品的应用为客户带来巨大收益,以24000瓶/小时的生产线为例,效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83%……
但包装检测效率提升与标题所表达的“产量提高30%—50%”,明显有着很大差别。到底是文章表达有误,还是人们理解有误,仍需涉事方给出更多说明。
不过要指出的是,即便施陈博与团队的创新突破只是提升了白酒包装的检测效率,也不代表这项创新突破的含金量就不足。外界也不必因为这种可能存在一定“失真”的“夸夸文”,就贬低背后的科研成果。但客观上,这种一经发出就给人常识上的冲击感的内容及点赞,的确容易造成一种“高级黑”的效果。其背后所折射的两种现实思维,可能更需要警惕。
第一,当前各个层面都在推崇创新,包括该文在大学官方账号上发出,相信也意在体现学校对于科研创新和人才的鼓励。但若内容有误,“把关不严”的背后也是科学素养不足的真实写照。
第二,文章在标题中刻意突出茅台,难免让人怀疑有“傍茅台”的功利性。某项创新对茅台这样的知名企业有所贡献,当然可以说,但大学官方号发文进行公开、高调地宣扬,会给人蹭热度的观感,尤其还引发了质疑。
对于科技创新、科研成果,一定要秉承科学精神,真正做到严谨严格。否则,“尬吹”也会影响创新的严肃性,不能发挥正面褒扬的积极作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郑楚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