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成都就是抓住机遇!”总投资超500亿元,企业家看好成都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
“我们一定能从‘成都造’火箭的尾焰里,看见属于这个时代的星辰大海!” “千千万万的航天人落户在成都,这是一种使命感。” “成都有火锅般沸腾的商业活力。” “选择成都,就是抓住机遇。” ……
2月21日,成都市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活动现场,成都围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建设,集中签约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47个重大项目,协议总投资额519.36亿元。
同时,现场还推进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122.12亿元。涉及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飞机制造等多条产业链。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将进一步助推相关产业链“补空白、强弱项、国产自主”,推动成都市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产业迈入集群化发展新阶段。
星际荣耀董事长彭小波:
“成都造”火箭,将照亮时代星辰大海
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主要是进行快响应固体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并提供系统性、低成本的发射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内首家成功入轨的民营火箭企业,也是首家完成两次火箭一子级垂直起降试验的民营火箭公司。
“我们将在成都市双流区,落地双曲线三号火箭生产总部基地。”星际荣耀董事长彭小波介绍,这个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动工,2026年具备投产条件。“它将拥有年产20发双曲线三号火箭的生产配套能力,并且计划在2030年实现收入规模突破40亿元。未来,我们火箭的生产总装、测试发射等所有工作环节,都将集中在这个成都基地完成,足见该基地对我们的重要性。”
彭小波
为什么选择成都?彭小波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在航空航天方面,成都不仅具备深厚的产业基础,还拥有极为完善的配套环境。“这里集聚了众多优秀的供应商和配套方,他们与我们紧密合作,共同构成了商业航天产业的坚实基石。这种产业集聚效应将有助于我们与成都更高效地建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形成新兴产业生产力的布局,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彭小波看来,商业航天不仅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行业,更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它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显示度极高,不仅引领着科技创新的方向,还对相关产业产生了强大的牵引辐射带动作用。“这个项目能在成都落地和发展,对我们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拓展,还将对整个商业航天在四川的布局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星际荣耀在去年与成都结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项目就得到落实。这让我感受到了成都市各级政府的高效服务与诚意。”作为链主企业,彭小波充满信心地说,“当马斯克用硅谷思维定义航天时,我们将要用成都基因给出东方答案。成都有火锅般沸腾的商业活力,我坚信,依托成都显著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我们一定能从‘成都造’火箭的尾焰里,看见属于这个时代的星辰大海!”
天一华宇集团总经理刘洺宇:
“选择成都,就是抓住了机遇”
作为另一签约重大项目,天一华宇集团将打造具备“星、箭、终端”全生态链总体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中国商业航天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基地,将进一步丰富成都商业航天基础产业生态。
“今天在现场见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不仅有我们的上下游产业链供应商,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有望成为未来商业合作伙伴。”天一华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洺宇表示,此次活动让他感受到振奋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对成都投资的信心。‘老朋友’的齐聚一堂,表明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新朋友’的加入,则象征着成都在相关产业布局上的远见卓识。我们对在成都的发展前景,抱有坚定的信心。”
刘洺宇
谈及项目规划,刘洺宇介绍,该项目共分四期进行,其中一期主要是建设卫星厂房,用于卫星的商业运营。“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动工,并且我们已经接到了50颗卫星的订单,计划于2025年9月正式投产。”他接着说,这个项目对天一华宇集团来说,是商业航天全链条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未来,待整个项目建成后,研发、生产、组装等所有工作都将集中在成都基地完成,预计将实现年产100颗商业卫星的产能。”
至于为何选择成都?刘洺宇表示,期待与“老朋友”共聚,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千千万万的航天人落户在成都,这是一种使命感: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刘洺宇表示,“我们将顺应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旨在推动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汇聚航天行业尖端技术与资源,在成都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协同,大力发展商业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我们对该项目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其次,于企业发展而言,看中的是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政策支持。刘洺宇说:“无论是在战略规划、政策支持还是产业生态方面,成都均与天一华宇集团的发展规划高度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成都,就是抓住了机遇。”
最后,刘洺宇指出,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成都对于吸引航天企业布局具有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能够促进航天企业与当地产业资源的深入合作。以航天智能产业卫星制作为例,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材料,包括钢材、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均能用于制造火箭外壳和卫星太阳能帆板等关键航天零部件。从科研人才的角度来看,成都汇聚了众多著名高等学府,如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院所,这为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此外,从应用层面而言,刘洺宇表示,航天产业在成都的布局能够为西昌发射中心的发射任务提供产能支持,卫星制造则能满足四川省地质灾害监测与勘探遥感的需求。“我们的产业区紧邻蓉欧铁路,未来航天研发制造的零部件及航天器将能够便捷地出口至海外市场,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我们有信心将青白江项目打造成为商业航天产业的标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超1436亿元投资“重仓”成都
为一季度“开门红”提供增量支持
今年以来,成都市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全力以赴抓项目、拼经济、搞建设,以高水平招商引资为成都建设“三中心一基地”蓄势增能。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已集中签约151个项目,协议总投资额1436.25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128个、协议总投资额1293.58亿元(占比90.07%)。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项目65个、协议总投资额755.36亿元(占比52.59%)。
“此次活动是成都市继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开展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成都市投资促进局项目处处长李娟表示,接下来,成都还将聚力打造“营商环境、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三大品牌,大力实施“链式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三大模式,分层分级开展项目招引攻坚,持续创新开展“投资盖碗茶”等策源活动,常态化举办“圈链融合”生态大会、“投资成都”招商大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持续构建“投资成都”城市品牌。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成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