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爆火,四川宜宾“哪吒行宫”游客猛增日均超4000人,当地法院发布司法保护令
▲宜宾翠屏山上的“哪吒行宫” 资料图
2月21日上午,四川宜宾翠屏山一直下着小雨,天气仍有些冷,但低温天气抵挡不住游客前往翠屏山“哪吒行宫”参观的热情。云南曲靖一家人在看完自贡灯会后,特意在返回时来到宜宾“哪吒行宫”游览,“哪吒太火了,听说哪吒唯一祖庙在四川宜宾,所以我们特意过来看看。” 电影《哪吒2》春节档爆火后,宜宾“哪吒行宫”和翠屏山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为让游客更充分了解宜宾“哪吒文化”,景区每天安排了4场免费讲解。翠屏山景区管理中心主任晏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哪吒2》爆火后,‘哪吒行宫’游客增加了300%,日均4000人以上。” 2月19日,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发布了《哪吒行宫司法保护令》,提出“禁止在哪吒行宫区域架设、安装与历史建筑保护无关的设施设备”“禁止挖掘、钻探、打桩、爆破”“禁止刻画、涂污、张贴、书写、攀爬、损毁”“禁止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6条破坏“哪吒行宫”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禁止性事项,为“哪吒行宫”撑起法治保护伞。
《哪吒2》爆火:
“哪吒行宫”也火了,游客日均超4000人
四川宜宾因水而兴,哪吒的传说也在这里演绎、流传了数百年。在被誉为宜宾“城市绿肺”的翠屏山上,矗立着一座“哪吒行宫”。据了解,宜宾“哪吒行宫”重建于1991年,占地2000平方米,由山门、太子殿、哪吒洞三部分组成。在太子殿后的山崖上,有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山洞,里面供奉着金身哪吒塑像,该山洞即为“哪吒洞”。“哪吒行宫”就是因“哪吒洞”选址翠屏山丛林中。
▲“哪吒行宫”里的哪吒像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邓卫中曾在《哪吒与水崇拜》一文中称:经两岸人士共同考证,认定宜宾翠屏山“哪吒行宫”为中国唯一哪吒(三太子)祖庙,每年来此寻根祭祖的同胞络绎不绝。在电影《哪吒2》爆火之前,宜宾“哪吒行宫”每年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
除了“哪吒行宫”,宜宾境内还有20余处哪吒文化遗迹古迹:长江支流南广河旧称“九湾河”,九湾河与长江交汇处形成的天然隘口即为“陈塘关”。在“陈塘关”外的长江中,还有一块长达800米的天然“龙脊石”,长江边的山上有“金光洞”,南广河边的石崖下有约2000米长的“哪吒洞”,还有“点将台”“太子石”等,每年长江水退,“太子石”就会现身。
▲游客参观哪吒行宫太子殿
2019年8月23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哪吒文化之乡”授牌给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该协会认为,“宜宾翠屏区是哪吒文化保存最完整、民众参与度最高的地方。”
电影《哪吒2》春节档爆火后,“哪吒行宫”和翠屏山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为了让游客更充分了解宜宾哪吒文化,景区每天安排了4场免费讲解,上午、下午各两场。
2月21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再次来到宜宾翠屏山,发现这里比五年前《哪吒》上映时增加了更多“哪吒文化”元素。“哪吒行宫”早上9点开门,下午5点关门,供游客免费参观。工作人员制作了被誉为“哪吒神茶”的茶水,供游客免费饮用。“《哪吒2》爆火后,哪吒行宫游客增加了300%,日均4000人以上。”翠屏山景区管理中心主任晏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游客在哪吒洞参观
保护“哪吒行宫”:
当地法院发布司法保护令
提出6条禁止性事项
2月21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哪吒行宫”山门石梯下的公路边,新增了一块“宜宾市翠屏山景区司法保护基地”的牌子,上面印有“(2025)川1502司保令1号——《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哪吒行宫”司法保护令》。”这也是今年宜宾法院系统发布的首份司法保护令。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哪吒行宫”司法保护令的颁发时间为2月19日。当日,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在翠屏山景区开展了“匠心传承哪吒文化 法治护航文旅发展”主题活动。该院与翠屏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签署了《历史文化遗产和环境资源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为翠屏山景区司法保护基地、天池公园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揭牌。
▲载有司法保护令的牌子
翠屏区法院相关人士表示,《“哪吒行宫”司法保护令》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宜宾市翠屏山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法治更好筑牢文化遗产保护屏障。”
“哪吒行宫”司法保护令明确提出“禁止在哪吒行宫区域架设、安装与历史建筑保护无关的设施设备”“禁止挖掘、钻探、打桩、爆破”“禁止刻画、涂污、张贴、书写、攀爬、损毁”“禁止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6条破坏“哪吒行宫”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禁止性事项,为“哪吒行宫”撑起法治保护伞。翠屏区法院相关人士表示,“违反保护令的行为,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个司法保护令发布得很好,很有必要,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2月19日上午,在“哪吒行宫”大门口,听完法官对该司法保护令的解读后,来自上海的游客范先生说道。
另一位游客表示:“有些人总爱在景区自然风物、文化遗迹上涂刻凿画,是时候拿起法律武器对这些行为说‘不’了。”
红星新闻记者 罗敏
编辑 郭庄 责编 邓旆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