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租获中信银行注资!与集团内华融金租同业竞争问题待解
2月20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对全资子公司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租”)增资30亿元,并同意中信金租将30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中信金租注册资本将由40亿元增加至100亿元,中信银行仍持有中信金租100%股权。不过,本次增资尚待有关监管部门批准。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就在两个多月前,中信集团收购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金租”)60%股权获金融监管总局批准,这意味着中信集团内目前有两家金融租赁公司,这两家公司如何避免同业竞争备受关注。
中信金租去年迎“新帅” 前三季净利润7.49亿
对于向中信金租注资,中信银行表示,“中信金租是本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战略布局,本次增资将助力中信金租业务规模增长及业务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为银行集团的持续发展创造价值。”
资料显示,中信金租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地址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近年来,中信金租主要围绕“两大两小优中间”的业务策略开展经营,即在“两大”资产端发力船舶、飞机等主流租赁业务;在“两小”资产端聚焦户用光伏、乘用车等普惠租赁业务;在“中间”端强化对绿色租赁、高端制造、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中信金租总资产700.44亿元,净资产88.80亿元;2024年1-9月实现营业净收入13.00亿元,净利润7.4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信金租完成“换帅”。
去年5月31日,中信银行曾发布公告称,业务总监刘红华因退休原因,向董事会提交辞呈。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刘红华在退休前还是中信金租董事长。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10月,刘红华中信金租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得核准。
刘红华退休后,其接任者是李刚。去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关于李刚中信金租董事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其任职资格。
简历显示,李刚是中信银行超20年的老将。其1969年3月出生,今年56岁,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中信大榭开发公司任职。2001年5月加入中信银行后,先后担任总行营业部(现北京分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计划财务部资金管理部总经理、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兼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合规审计部总经理,审计部总经理;2015年3月起任合肥分行行长;2019年12月回归总行,再次担任审计部总经理。
此外,李刚还曾担任中信银行职工代表监事。自2022年6月起,李刚任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
中信集团加码金融租赁 旗下两家公司同业竞争
中信金租并非中信集团内唯一的金融租赁公司。
去年5月份,中信集团与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收购华融金租已发行股份数量的60%,总代价为119.98亿元。
去年12月30日,这起收购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批准,中信集团正式拿下第二张金融租赁牌照。
不过,华融金租主要从事金融租赁业务,与中信金租存在一定的业务重合情况。
中信银行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为消除和避免同业竞争,中信集团出具了承诺函,承诺力争自取得华融金租控制权之日起5年内,综合运用资产重组、资产处置、股权转让、业务调整、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稳妥推进相关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对比中信金租和华融租赁,可以发现,二者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在注册资本上,中信金租目前注册资本为40亿元,而华融金租为125.64亿元。中信金租此次注资获监管批准后,二者差距将缩小。
总资产方面,截至2023年末,中信金租总资产为603.83亿元,净资产81.28亿元;华融金租为1176.42亿元,净资产197.08亿元,在我国金融租赁公司中排第13位。
从业绩上来看,华融金租业绩此前连续多年下跌,中信金租势头相对较好。2023年中信金租实现营业净收入17.84亿元,同比下滑1.68%,净利润8.38亿元,同比上涨18.31%;华融金租营收58.29亿元,同比下滑22.68%,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滑近九成。
去年以来多份监管文件发布 引导行业避免“类信贷”倾向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去年6月份,我国共有金融租赁公司70家。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有14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超过千亿元,其中,头部公司如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和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均超过4000亿元。
在金融租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部分金融租赁公司偏离融物本源,忽视租赁物合规管理和风险缓释作用,存在以融物为名开展“类信贷”业务、虚构租赁物、租赁物低值高买、涉嫌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
去年以来,我国金融租赁行业迎来强监管。
去年8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鼓励清单、负面清单和项目公司业务正面清单的通知》,引导金融租赁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更好发挥特色化功能,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去年9月份,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提高金融租赁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即注册资本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同时,将金融租赁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1%,以强化主要出资人的股东责任,提高决策效率,防范股东通过代持、隐瞒一致行动关系等方式规避监管、违规操控甚至掏空金融租赁公司等问题。
今年1月份,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印发《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进一步优化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体系,形成“公司治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信息科技管理”五个评级维度。
在严监管趋势下,金融租赁行业如何彻底转变发展模式,避免“类信贷”倾向,做真租赁、真做租赁,成为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公国际研报认为,在监管指引下,预计2025年,金融租赁公司将继续回归“融物”本源,优化调整业务结构,金融租赁行业的经营规范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从盈利方面来看,预计2025年,金融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减值对利润的侵蚀或将进一步下降,但受监管政策导向的影响,业务模式的调整或将使部分金融租赁公司盈利水平短期承压。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