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观察①|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高阶智驾正降本祛魅
红星资本局2月21日消息,2025年开年,比亚迪(002594.SZ)就把高阶智驾降到了10万元以下,大大拉低了高阶智驾的门槛,被认为是继DM-i之后,比亚迪的又一次大突破。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2到3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在此之前,高阶智驾是20万元以上车型才有的功能,智驾几乎等于高价。全民智驾概念正在重构消费者的认知和需求,在好不好用之前,有没有智驾将成为购车的必要条件。
比亚迪高阶智驾天神之眼系统分为A、B、C三个版本,其中天神之眼C将搭载于20万元以下的车型,占比亚迪90%以上的销量。天神之眼C采用“三目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的硬件组合,成本约5000元,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是比亚迪实现全民智驾的核心。
价格战持续了两年多,即便是比亚迪也没有多少降价空间,“撕掉智驾‘高价标签’”成为车企2025年的选择。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与庞大销量带来的数据优势,是比亚迪发起全民智驾的依仗,其他车企只能通过差异化竞争来抗衡。不过业内也认为,在城市NOA领域,小鹏汽车(09868.HK/XPEV.US)、华为、理想汽车(02015.HK/LI.US)等仍具有优势。
奢侈品到日用品
智能驾驶曾是一项先锋技术,搭载高阶智驾等同于技术领先,消费者需要为其买单。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选装费用高达6.4万元。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多次明确表示,30万元以下的智驾车型目前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解决方案是销量规模要上去。
在王传福看来,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在比亚迪此次发布会之前,小鹏MONA M03是极少数售价在15万元以下的高阶智驾车型。随着算法成熟、软硬件方案降本、车企竞争加剧,高阶智驾正加速渗透,并向10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
“但比亚迪的动作太快了,比市场预期的快了至少半年,让大家措手不及。”某车企内部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压力太大了。”
天神之眼横空出世,智驾从奢侈品转变为日用品。搭载天神之眼的首批21款车型并没有涨价,最低的海鸥售价仅8万元。有消费者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虽然对智驾系统的安全性仍持保留意见,但也相信会越来越好,“有比亚迪珠玉在前,先不谈智驾现在好不好用,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向红星资本局指出,比亚迪此次将加速普及智驾,并带给消费者智驾降价的印象。此后,新车都应该具有智驾能力,没有智驾的车型将被认为是落后的产品。“今年整个行业的智驾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变为以智驾为核心的价值战。”
刘昊还指出,比亚迪将抢夺智驾的定价权,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比亚迪拥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没有这样能力的车企,跟进全民智驾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不得不缩减利润空间,盈利能力承压,行业竞争格局将被重塑。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天神之眼C的成本不到5000元,天神之眼A、B的成本分别约为1万元和7000元,且随着规模化生产,以及更多零部件自研,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相比之下,华为ADS3.0的成本高达3万元一套,ADS SE也在1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数十家车企已先后宣布接入DeepSeek。华创证券相关研报表示,运用DeepSeek及其优化技术有望将城市NOA硬件成本压至3000元级,触发10万元至15万元车型标配潮,决策模型推理能耗降低80%,高阶智驾对车端芯片的算力要求进一步降低,也将更有利于“舱驾一体”“行泊一体”等架构的推进。
数据驱动智驾
面对全民智驾这张牌,其他车企陷入“要不要跟,怎么跟”的焦虑。没有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与销量规模,很少有车企能采取与比亚迪相同的低价策略。
天神之眼C没有激光雷达,比亚迪的底气来自其庞大销量带来的数据优势。目前,智驾的底层逻辑正从规则驱动向数据大模型驱动转变,数据的量与质成为决定性因素。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能帮助车企在训练智能驾驶系统时,减少对云端算力的依赖,降低数据训练成本,加速训练速度。
王传福强调,“好的大模型是数据喂出来的。”2024年,比亚迪每天能为智能化提供7200万公里的训练里程数据;到2025年底将提供每天1.5亿公里的训练里程。2025年,比亚迪的销量目标为500万辆,即便只有半数配备智驾功能,比亚迪的智驾能力也将飞速成长。
面对天神之眼C不是高阶智驾的质疑,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向红星资本局表示,高阶智驾就是看司机需不需要接管,通过高快领航和智能泊车两大功能,天神之眼C将覆盖用户80%以上的使用场景。“撇开价格对比性能是耍流氓。30万元以上车型的智驾应该与天神之眼A对比。”不过他也承认,天神之眼C不能实现城市NOA,未来通过OTA也只能实现城市记忆领航。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比亚迪在10万元至20万元区间推出的智驾仅增加高速NOA功能,技术门槛较低,且共用相同供应商,竞争对手将很快跟进,友商智能化竞争是交替领先,其独家持续领先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维持一超多强态势。真正技术挑战在于城市NOA,当前比亚迪在城区NOA能力(20万以上区间)的销量规模仍有限,难以撼动华为、小鹏、理想等一线智驾龙头。
差异化竞争
差异化是当前更多车企的选择。中金研报称,2025年智能驾驶行业或将呈现出智驾普惠和高阶突破两大主线,一方面高阶智驾有望下探至10万元至15万元级的车型,另一方面头部智驾企业预计将持续精进技术栈,从端到端到VLA模型,推动智能驾驶从L2+级向L3和L4级突破。
走普惠路线,一个选择是将搭载激光雷达的产品价格下探。在比亚迪前一天召开智能战略发布会的长安汽车(000625.SZ),宣布天枢智驾系统将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同时,深蓝汽车也宣布华为乾崑首次搭载于20万元以下级的SUV和轿车。
将于3月10日上市的零跑B10,搭载8295智能座舱芯片、8650智驾芯片与激光雷达,将城区端到端智驾降到了15万元以内。零跑汽车(009863.HK)董事长朱江明表示,智驾普及让大众消费者更好理解智驾、接受智驾,是正和博弈,零跑也是受益者。
另一个选择是纵向拔高智驾长板,借助AI与大模型推进L3级智驾落地。
吉利汽车(00175.HK)日前宣布,将于3月初对外发布重磅AI智能化战略,全面拥抱AI。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未来10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或只剩7家。“未来10年年销100万辆将成为AI汽车决赛入场券。”何小鹏称,在未来,AI技术权重将影响近50%的购买决策。
小鹏汽车将在2025年年中推出准L3能力高阶自驾,2025年底推出真L3级别软件(需要车端硬件数倍提高芯片算力和存储)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长安汽车宣布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升级至L4级。极氪(ZK.US)自研浩瀚智驾的L3级自动驾驶即将正式落地,搭载相关技术的新车将于4月上海车展亮相,预计年底具备量产交付能力。岚图汽车CEO卢放预计今明两年L3级自动驾驶将会大规模实现商用,“岚图汽车也将与华为合作,尽快将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推向市场。”
2月20日,余承东在尊界技术发布会上表示,华为ADS目前已经实现全国都能开、有位就能停、端到端类人智驾,并已为L3级自动驾驶的到来做好准备。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杨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