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AI虚假信息、不实测评!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整治8类行为
随着AI技术飞速发展,仅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生产出画面逼真、要素齐全的假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些虚假内容严重扰乱着网络生态与秩序。2月21日,据中央网信办消息,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8类行为,打击AI虚假信息等被包括在内。
具体而言,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突出AI技术管理和信息内容管理,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规范AI类应用网络生态。
自AI技术腾飞,虚假新闻、假冒人脸等让公众不断陷入对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的认知困境。2024年底,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生成式AI用户风险感知与信息披露透明度报告(2024)》,通过1648份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公众对“AI造假”现象的认知和看法。
《报告》披露的结果显示,接近九成受访者(86.77%)对AI拟声、AI换脸等深度合成技术被滥用的情况“有所耳闻”,7.65%的受访者表示有过相关遭遇,二者合计占比94.42%。
为了解决AI深度合成技术的滥用问题,32.22%受访者认为当下最迫切的应对措施是制定出台规制AI造假的政策文件,支持通过立法扼制技术滥用现象的人最多;其次是对AI生成内容添加明确的标识(22.94%);加大行政监管打击惩处力度(17.29%)排在第三,平台加大对AI生成内容的监测审核(13.35%)位列第四。
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以外,其它7类重点行为包括——整治春节网络环境,集中打击挑起极端对立、炮制不实信息、宣扬低俗恶俗、鼓吹不良文化、违法活动引流等问题。
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包括发布干扰舆论、误导公众内容,不做信息标注、内容以假乱真问题,缺失资质、提供伪专业信息等问题,规范重点领域信息内容传播。
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打击虚假摆拍、虚假人设、虚假营销、炒作争议性话题等问题,强化信息来源标注、虚构和演绎标签标注。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处置集纳负面信息,造谣抹黑企业和企业家,从事虚假不实测评,诋毁产品服务质量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强化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治理,净化儿童智能设备、未成年人模式、未成年人专区等重点环节信息内容,防范线上线下交织风险。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打击利用高额返现吸引打赏、情感伪装诱导打赏、低俗内容刺激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突出问题,加强直播打赏功能管理。
如今,以手表为代表的儿童智能设备几乎已成为小学生之间的“社交神器”。而作为市场占有率近半的儿童手表龙头品牌小天才,近年却屡因内容审核与扣费问题陷入争议。
据南都此前报道,2024年8月,小天才因内置问答功能输出不当言论引发家长投诉。在投诉视频中家长称,听见孩子向小天才电话手表提问“中国人诚实吗”,结果得到了一段不当回复。该家长相当震惊,视频中直接拿锤子怒砸手表并投诉。尽管小天才火速下架了相关应用,但彼时其内容审核机制就已被指“形同虚设”。
此外,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也是今年“清朗”行动的整治重点。具体包括借热点事件等挑起群体极端对立情绪,通过夸大炒作不实信息和负面话题,宣扬恐慌焦虑情绪,借血腥暴力画面挑起网络戾气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营销号、网络水军和MCN机构。
中央网信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有序推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各项任务,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重点整治内容。中央网信办将进一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持续净化信息内容、规范功能服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