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第二课堂”:为青少年成长注入体育精神
南都讯 记者吴春熠 近日,第34届国际乒联——亚乒联盟亚洲杯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如火如荼开展。据悉,赛事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世界级的乒乓竞技盛宴,更通过创新的“亚洲杯第二课堂”公益活动,将体育赛事巧妙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场景,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坚持、拼搏与热爱的体育精神。
据了解,“亚洲杯第二课堂”公益活动以“赛事+教育”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比赛首日,就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道远学校、龙岗区园山实验学校及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基地的近百名师生走进大运中心体育馆,开启了一段以乒乓球为主题的独特成长之旅。
在媒体间,央视体育频道记者李武军和《广州日报》记者杨敏为学生们揭开了赛事报道背后的故事。李武军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乒乓球运动员,传递“专注与坚持”的职业态度;杨敏则带领学生回顾巴黎奥运会的精彩瞬间。学生们通过与媒体工作的近距离接触,不仅深刻认识到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有运动员的辛勤付出,更拓宽了视野,了解到一场成功赛事背后有无数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并逐渐建立起对体育事业的多维度认知。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道远学校二年级的丁同学在混采区见到了乒乓球国手何卓佳,他激动地表示:“我特别喜欢何卓佳,这次参观让我更想好好练球,以后也想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前乒乓球国手周雨也来到了媒体观赛区与学生们互动合影,深圳市园山实验学校的骆同学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乒乓球运动员,一定要回去向老爸炫耀”。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基地的周同学从小练习乒乓球,他满怀憧憬地说:“我最喜欢孙颖莎,希望以后能像她一样为国争光。”
随后,师生们还前往了大运中心体育馆旁的亚洲杯公园,与亚洲杯吉祥物“朋朋”亲切互动。组委会为每位小朋友准备的“朋朋”玩偶,不仅是活动的纪念,更承载着将体育陪伴融入日常生活的美好期待。
“希望借此让乒乓球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感受快乐、学会坚持”,活动负责人表示,“亚洲杯第二课堂”通过场景化、互动化的设计,让青少年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这种真实场景中的体验比书本说教更具感染力。深大乒乓与体能项目基地运营发展部部长罗铖认为,该公益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近距离了解赛事运营的同时,孩子们与国手的面对面交流更是难得的宝贵经历。
本次亚洲杯,除了向观众呈现精彩的竞技赛事以外,更通过“赛事+教育”的生态链,使国际赛事成为流动的育人载体,让乒乓精神在这场活动中悄然融入青少年的内心,为他们的成长注入动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