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上造”到“天上飞”他们带来了这些提案建议
广州进入“两会时间”,多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务实良策,为广州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聚焦低空经济领域得到了不少的关注。
广州正瞄准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两大主攻方向,通过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广州市政协委员徐科飞提出,广州应重点部署制造业绿色转型四大领域,建议政府在财政、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
资源要素也进一步向低空经济领域聚集。广州市人大代表张云慨认为,低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场景创新。他建议广州设立“低空经济创新基金”,鼓励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提升广州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话语权。
部署制造业绿色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
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推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
建议广州设立“低空经济创新基金”
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低空技术实验室”
建议广州设立市级低空经济联盟
增“绿”降“碳”
争取设立国家级(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广州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广州制造“含绿量”不断提高。
“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广州市政协委员徐科飞指出,近年来,广州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速制造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徐科飞也指出,广州制造业仍面临挑战。譬如,制造业绿色化整体水平较低,绿色产业结构尚不完善;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动力不足,对转型模式较为模糊;绿色转型的现行体制不完善,高耗能行业减排成本高、转型压力大;缺乏先进绿色技术支撑,制造业创新化赋能绿色化有待加强。
对此,徐科飞提出,广州应明确绿色转型发展目标,重点部署制造业绿色转型四大领域。他提出,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二是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四是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徐科飞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提出要鼓励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以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利用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打造绿色低碳技术高地,并争取设立国家级(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徐科飞还建议加大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提供低门槛服务,确保数字化转型便利可及。例如推广SaaS、低代码、小程序等轻量化应用,鼓励云化、模块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成本可控、方便好用的数字化转型便利店,确保数字化转型精准可用。
广州目前已在探索碳中和路径,通过建设绿色要素市场和近零碳排放区试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徐科飞建议,可在完善碳市场交易体系的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产品市场创新,激活碳市场交易,将林业碳汇纳入全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并逐步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林业碳汇交易机制。”
同时,通过工商联、商会、制造业企业联合会等机构和社会组织,引导企业朝着绿色生态模式转型,培育绿色制造业示范型企业。徐科飞表示,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绿色制造创新联合体,建立产业协同与合作机制;并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拓宽绿色制造合作空间。
“绿色转型是高投入高难度的任务,需要政府在财政、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进行绿色转型。”徐科飞提出,可通过提供经济激励措施,如减税、补贴和贷款优惠,鼓励企业引进绿色技术和设备。
加速起飞
设立市级低空经济联盟共享经验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日前,广州正在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并将于2月28日起施行《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民用航空日班次约1.5万班,而低空经济全面铺开后,无人飞行器的日运行量预计将达百万至千万级。如此庞大的规模,对空域航道、空域探测、智能调度、通信导航、安全防御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极高要求。”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广州市人大代表、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专家张云慨表示,尽管广州已通过地方性法规为低空经济护航,但在发展低空经济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基建、网络、管理系统等缺乏统筹设计,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并存;无人机探测识别、高精度导航等核心技术尚未完全自主可控;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市场主体参与意愿较低。
对此,张云慨认为,广州应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导。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涉及空域管理、通信网络、交通枢纽等多元领域,需政府牵头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建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统筹,组织企业、科研院所编制“广州市低空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明确建设优先级和分阶段目标。同时,针对空域动态分配、数据共享等“卡脖子”问题,设立专项技术攻关小组,集中力量突破瓶颈。
同时,发挥国企主力军作用,激活存量资源。他认为,国企应依托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例如,通信运营商可整合5G基站资源,建设低空专用通信网络;电力企业可探索“电力塔+导航基站”的复合利用模式。此外,他还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国企在导航增强、空域检测、气象监控等领域加大投入,为企业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基础支撑。
张云慨表示,低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场景创新。建议广州设立“低空经济创新基金”,支持民营企业研发无人机物流、城市巡检等新模式。同时,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低空技术实验室”,聚焦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例如,可联合亿航打造载人飞行器综合测试基地,联合物流企业打造低空物流测试站,打造提供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服务。
“我们还应深化区域协作,推动经验共享。”张云慨介绍道,各省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各有特色:广东强于无人机制造,浙江长于智慧空管,四川聚焦应急救援。建议广州设立市级低空经济联盟,跨区域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促进技术、人才、产业链协同。同时,鼓励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提升广州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话语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