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税务局局长杨绪春:创新服务,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广州提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释放出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的强烈信号。
税收政策对优化产业结构有着重要作用。广州税务部门如何更好支撑“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又如何落实系列稳经济促发展政策?广州市两会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党委副书记、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绪春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
用算法匹配税惠政策,助推更多资源倾斜重点产业
南都:广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后多次再动员、再部署,共谋广州产业的向新图强。请问,广州市税务局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杨绪春:税务部门是广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我们将学深悟透“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要义和主攻方向,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一总体要求,发挥好税收职能作用,落实好各项政策,主动服务重点领域,面向不同行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实施区别化的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措施,全过程、全方位为构建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注入税动力。
比如说,里面提到的“两化转型”(即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我们已经全面梳理国家关于支持企业数智化、绿色化发展的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将在政策落实上不断加力,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建议快速响应、及时跟进,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支持现代产业发展提档提速。同时,税务部门作为税源培植巩固呵护工作的牵头单位之一,将运用税收大数据,联手政府部门分析评估相关行业和微观企业的发展情况,找出产业中真正的“千里马”企业,助推更多政府资源倾斜于相关产业和企业。
南都:对“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方向,你们会采取哪些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杨绪春:我们注意到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方向更多是围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谋划的。广州税务一直以来都不遗余力地支持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化运用税收大数据,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方向里的重点企业“画像”更精准,利用算法直接匹配相关的税惠政策;用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科技成果转化等促进企业高新化、专精特新化的政策,以政策效能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同时,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集群,广州税务部门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求“无事不打扰、有事快响应”,并深化税收法治建设,加强税收确定性,加大税法普法宣传,引导合规经营和纳税遵从,进一步推动法治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用好税收大数据,精准助力“以旧换新”扩围落地
南都: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请问,2024年广州税务推出了哪些举措落实优惠政策,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杨绪春:从税收视角看,企业生意越好,大家消费越多,财源税源也就会越旺。因此,广州税务工作的出发点不只是“收税”,我们投入很大精力,研究税源培植巩固呵护。2024年,广州税务不断升级税费政策服务,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助力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比如,推出“以旧换新”“文化创意”“体育行业”等税费政策汇编,升级完善“税惠通”快速查询系统,助力纳税人应享尽享税费优惠;推广涵盖零售、餐饮、文化等六大行业领域的“有奖发票”活动,六大行业开具给个人消费者的发票金额同比增长近三成,有效助力消费,让广州更有“烟火气”;实施退税商店倍增计划,推出更多离境退税便利措施,退税商店备案户数增加至326户,占广东地区(不含深圳)超90%,等等。
南都:2025年,在大力提振消费方面,广州税务又将有哪些新举措确保企业、消费者享受到政策优惠?
杨绪春:2025年,广州税务将加力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部署,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税宣活动,确保商圈主体和消费者对相关税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同时发挥数字政府效能,推广应用“区块链”技术,精准助力“以旧换新”扩围落地,继续做好“三流合一反向开票”工作。
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上门送政策、入户摸实情、进店谋对策”,将便民办税春风送至小微企业、商圈广场等经营主体。推广应用数电发票,探索在餐饮、停车、网约车、航空等终端消费领域实现“支付即开票”,不断优化税费服务效能、释放政策效应,以税助力区域消费市场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广州税务一直持续开展“不满意 请找我”活动,线上线下都有进行。大家在涉税问题上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可告知我们。我们会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办好每一单。
探寻突破税费规则衔接,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
南都:请问,2024年,在推进穗港澳三地税收合作与对接方面,广州税务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还有何计划?
杨绪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建设优越的营商环境。2024年,广州税务多措并举推进大湾区税务领域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主动加入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和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专项工作组,深化与港澳税务学会合作,为南沙发展献计献策,合力构建效率更高、体验更优的大湾区征纳服务体系。具体来说有几方面,一是不断扩大《南沙方案》政策受惠面,推出南沙重点产业企业落户享惠诉求解决机制,研究建立税费大数据“统采共用”机制,根据港澳税制变化,完善“港澳居民优惠减免测算”工具,打造《香港税费规则衔接一本通》等系列产品,让港澳企业和居民在南沙享受到与港澳衔接的宜居宜业环境。二是持续优化“湾区通办”服务,在天河区率先启动涉税事项“湾区通办”服务示范区建设,与深圳前海税务部门联合在香港中银大厦导办点设立湾区通办“微税厅”,在高铁港商服务站等地设置“湾区通办”职能柜台,为湾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快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找准更多税费共治联结点,比如在广州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涉税法律基地,组建“税收+法律”复合型服务团队,服务港澳居民和帮助“走出去”企业清晰了解税收规则。
未来,广州税务将持续顺应国家战略发展之势,以粤深港澳签署《税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四方合作备忘录》为契机,发挥穗港澳跨域协作工作室效能,深化打造“港事通”服务品牌和系列产品,拓展税费事项“湾区通办”在港澳地区的服务延伸,探寻税费规则衔接的更多突破,促成有利于大湾区深度融合的更多合作,推动广州、香港等湾区核心城市形成更紧密的联合体,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提供税务经验。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