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打造万亿级“智车名城”,广州要强化产业生态赋能
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广州要狠抓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加快打造 “万亿产值、智车名城”。
早在2022年,广州就提出打造“两城两都两高地”的目标,其中的一城正是“智车之城”。从“智车之城”到“智车名城”,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国各大城市均在发力“智车之城”的当下,广州提出打造“万亿产值、智车名城”,这要求广州汽车产业在功能定位上强化生态赋能、在关系定位上强化开放协同、在水平定位上强化系统提高。
“在如此目标的牵引下,广州汽车产业的智能化、高端化有望迈上新台阶,实现创新能力增强,集成能效提升,集群能级跃升,科技和产业融合互促双强。”张振刚表示。
在张振刚看来,打造“智车名城”,关键在于实现汽车产业从产业集群到产业生态系统的跨越。这不仅仅意味着在数量上增加企业和产值规模,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形成高效协同、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政产学研用金服等各种创新主体要进行创新协同,形成共创、共享、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他说。
张振刚还提到,“智车之城”跃升到“智车名城”,还涉及到城市内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协同关系的重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集聚了较为完善的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链,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更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广州不能关起门来搞‘智车之城’,要立足广州市,面向大湾区,放眼全世界,以开放的姿态来进行生产要素、创新要素、人才要素、资本要素等高端要素的资源汇聚、系统集成、策源创新和辐射推广。”他说,“智车名城”还跟城市品牌联系到一起,内涵更加丰富、更加综合。
张振刚表示,广州制造业正从依赖传统产业优势逐步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型。作为广州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也应积极拥抱数智化浪潮,特别是加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
“‘智车之城’要融入‘智能之城’的大环境里面才会有生命力。我们要把人工智能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抓队伍、抓平台、抓创新、抓资本、抓标准、抓品牌。”张振刚说,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浪潮将至,在这个历史性的重大机遇面前,必须高度重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座。人工智能将会极大地赋能汽车行业的价值创造,谁抓住了人工智能,谁就抓住了未来,这也将成为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突破口。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