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警告没作用,俄军投射3000公斤重型炸弹,炸毁乌军司令部
俄罗斯曾多次向乌克兰发出警告,继续对抗将付出惨重代价。数月来,前线战况恶化,乌克兰伤亡增加,后勤面临压力。双方外交中断,俄罗斯强调,乌克兰继续接受西方援助并维持攻势,将面临更严厉的军事报复。
俄罗斯苏-34战斗轰炸机执行高精度打击,目标是哈尔科夫利普齐方向的乌克兰后方军事设施。俄军投射一枚FAB-3000巨型航空炸弹,重3000公斤,采用新型精确制导系统。爆炸冲击波覆盖超500米范围,摧毁乌克兰第42机步旅、第105机步旅和第15国防警卫旅的联合司令部。
此次打击经过策划,俄军通过侦察卫星与无人机获取情报,确认目标位置。作战飞机发射炸弹前进行规避,躲避乌克兰防空系统。炸弹投射后,滑翔约80秒,以近乎垂直角度命中目标。
爆炸震荡效应巨大,数公里内建筑物受损。初步统计,数十名乌克兰高级指挥官和作战人员死亡,大量通讯设备被摧毁。这是近几个月俄军首次使用超大型航空炸弹,显示其正在升级打击力度与精确度。
FAB-3000型航弹设计用于摧毁大型地下掩体和加固建筑,爆炸威力足以破坏5米厚钢筋混凝土结构。炸弹配备复合引信系统,可根据目标选择爆炸方式,最大化杀伤效果。改进型号增加卫星导航与红外末端制导,提高命中精度。
联合司令部被炸毁后,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北部区域的指挥链遭受打击,前线部队与后方通讯中断36小时。乌克兰原计划7月底启动的北部反攻行动被迫暂停,部队陷入混乱。乌克兰启动应急指挥机制,但因装备损失,效率下降。
乌克兰此前进行指挥分散化改革,但在战场环境中,仍依赖集中式指挥。乌克兰被迫调整战略部署,将原计划用于哈尔科夫反攻的第37机械化旅和第92特种作战旅调往顿涅茨克方向,填补兵力缺口。
战况恶化,乌克兰兵力调配紧张。7月最后一周,乌克兰伤亡率比上月增加43%,新兵补充速度下降28%。这一趋势威胁乌克兰维持多线作战的能力。在哈尔科夫-扎波罗热走廊,乌克兰已开始撤退,避免被俄军包围。
此次打击乌克兰士兵对高层指挥能力产生怀疑,部分单位出现不服从命令现象。乌克兰后方补给线路受波及,物资集散点被迫改变位置,延长前线部队获取装备的时间,削弱作战效能。
联合司令部被炸毁后,俄军于7月29日晚间向阿尔乔莫沃城郊发起攻势。经过16小时交火,乌克兰第4突击旅和第110防御旅因弹药耗尽且无法获得支援,撤离阿尔乔莫沃东部,部署至捷尔任斯克城西4公里的矿渣山高地。该地区地形崎岖,缺乏防御工事。
阿尔乔莫沃是连接顿涅茨克南北防线的关键节点,失陷导致乌克兰防线出现缺口。俄军分割乌克兰防御体系,切断乌克兰东南方向的前沿阵地与捷尔任斯克城区的地面补给线。
俄军在新占领区域部署至少两个营的机械化步兵,并引入电子战干扰系统,阻断乌克兰无人机的侦察。俄方工兵部队构筑防御工事,包括反坦克壕沟、混凝土掩体和地雷带,表明俄军有意长期控制该地区。
失去阿尔乔莫沃后,乌克兰在巴赫穆特-阿夫季夫卡线上的防御纵深减少约40%,增加被突破的风险。俄军利用新占领区域作为火力支援基地,对捷尔任斯克西部高地进行炮击,每天发射炮弹超2000枚,削弱乌克兰防御态势。
战略预备队严重不足,乌克兰可调动的完整战备师级单位不足3个,无法满足多线作战需求。兵源紧张,现有部队延长轮换周期,前线单位连续作战超180天,士兵疲劳严重。
装备补充与维护面临挑战。西方援助运输延误,防空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到货数量仅达计划的65%。前线装备损耗率攀升,装甲车辆每周平均损失率高达7%,远超补充能力。维修设施因遭受打击而频繁更换位置,导致修复效率下降。
后方医院转移,前线伤员面临救治困境。重伤员从受伤到获得治疗的平均时间延长至8小时,伤亡率上升。前线医疗点缺乏药品和血浆,医护人员在简陋条件下进行手术,成功率下降。
部分单位出现逃兵现象,尤其在遭受火力打击后。指挥系统内部信息传递困难,指挥官之间协调效率下降。这些因素使乌克兰作战能力面临挑战,若无法及时调整战略与获取支援,将影响东部战线的稳定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