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开战,胡塞武装出动无人机打击美航母,双方激战长达十小时
也门胡塞武装对在红海执行任务的美国"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发动大规模协同攻击。海湾地区军事观察站通报,此次军事行动持续约9小时,胡塞武装出动近30架无人机,发射超过20枚中程导弹,采取多波次、多高度、多方向的立体进攻模式。
战斗始于当地时间凌晨2点17分,胡塞武装率先发射4枚改良型"萨姆特"导弹作为首波攻击。随后,第二波攻击出动一支由12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从东北方向低空逼近美军舰队。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立即启动"宙斯盾"防御系统进行拦截,但攻击来源分散,系统负荷超出预期。
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部随后证实,胡塞武装在凌晨4点至7点之间又发动三波密集攻击,使用改进后的"萨姆特-3"型导弹,这种导弹采用变轨飞行技术,对拦截系统构成挑战。五角大楼官方通报,这是美方首次观察到胡塞武装采用如此复杂的攻击协同方式,显示其战术能力显著提升。
战斗中,胡塞武装采用"饱和攻击"战术,意图突破美军舰队的防空网络。胡塞武装展示前所未有的战术协同能力,特别是在电子干扰和攻击时机选择方面表现出专业水准。他们在美军雷达系统轮换维护的时间窗口发动攻击,并使用简易但有效的电子干扰设备。
战斗结束于当地时间11点30分左右,美军航母战斗群被迫调整部署位置,向南移动约75海里以规避进一步攻击风险。
美国国防部发布简短声明,确认"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遭遇攻击,但声称成功拦截绝大多数来袭武器,舰队未遭受实质性损害。然而,卫星图像显示,至少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甲板出现明显受损痕迹,这可能是少量突破防御的无人机造成的。
一支造价不足五千万美元的无人机和导弹编队,迫使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航母战斗群改变行动计划。这件事可能改变海军作战理论的基本假设。
美军正在制定新的防御方案,包括增加舰载反无人机系统部署密度、强化区域电子预警网络、调整舰队编组结构等多项措施。国防部已向国会提交紧急拨款申请,用于加速发展新一代近程防御系统和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胡塞武装使用的无人机采用复合材料机身,雷达反射截面极小,同时装配简易但有效的红外干扰装置,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的制导系统。这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攻击手段,对高度依赖电子系统的现代军舰构成特殊威胁。
此次事件后,美国海军在红海地区的巡航模式发生显著变化。航空母舰不再长时间停留在固定区域,而是采取更为机动的巡航策略,缩短在各点位的驻留时间。与此同时,美军还增派P-8A"海神"反潜巡逻机,加强对周边海域的监视力度。
航母战斗群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投射力量的能力,但如果它必须将大量资源用于自身防御,这种价值就会被削弱。红海事件提醒人们,即使是世界最强大的海军,也必须适应不对称威胁的新现实。
过去两周,选择绕道好望角而非穿越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的商船数量增加185%,这一变化反映红海航道安全形势的恶化。全球航运保险费率出现上涨,平均增幅达42%,对国际贸易造成连锁反应。
红海局势紧张,国际航运业正承受冲击。红海作为连接欧亚的关键水道,每年承载全球约12%的海上贸易流通,每日约有50至60艘商船通过。胡塞武装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已使这条生命线陷入危机。
多家国际航运巨头发布公告,宣布暂停所有经过红海地区的航线运营,所有船只将改道经过非洲好望角。全球前二十大集装箱运输公司中已有16家宣布暂停或大幅减少红海航线运营。
航运路线的改变导致运输时间和成本攀升。欧亚航线绕行好望角平均增加航程3,500至4,000海里,航行时间延长10至14天,燃油消耗增加约40%。这些额外成本最终将转嫁给消费者,预计将导致部分商品价格上涨5%至12%。
红海航运中断已导致全球集装箱运价指数在一周内攀升31.8%,创下2021年疫情以来最大单周涨幅。特别是亚洲至欧洲主要航线,40尺标准集装箱运费从之前的约2,400美元骤升至4,900美元,几乎翻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