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极端悲壮:无人机满天飞,战车炸成碎片,步兵被炸10米高
基辅郊区响起防空警报,无人机编队呈扇形展开,飞向军事设施。防空系统快速反应,部分无人机突破防线,命中目标。
早在前两月,乌克兰发动超过220次无人机袭击,发射3500余架无人机。它们不仅侦察,还精确打击。一次对俄军补给线的打击中,乌军使用蜂群战术,派出30架改装的民用无人机,携带爆炸装置突破电子干扰系统,摧毁一处弹药库。
无人机之所以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优势有关。例如,伊朗制造的“见证者-136”无人机单架造价低廉,巡航时以较低速度飞行,机体采用复合材料,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无人机操作员远离战场,可以持续侦察和打击。
无人机作战能力已在多次战役中得到验证。2023年8月,乌克兰无人机突袭俄罗斯西部军用机场,摧毁2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另有2架受损。2024年7月,一架重量很轻的四旋翼无人机携带穿甲弹头,命中停放在机场的米-8运输直升机,这架直升机随即被摧毁。
无人机技术发展推动反制手段的革新。电子干扰设备、定向能武器和拦截系统相继出现。但无人机低成本、易获取,始终保持数量优势。一次空袭中,俄军的“铠甲-S1”防空系统击落大量无人机,但仍有少数突破。这种“饱和突防”战术正在改变防空作战的规则。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无人机作战能力还在提升。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蜂群作战系统已经开始测试,未来战场上可能出现大量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场景。这不仅降低作战成本,还可能改变战争形态。
2025年2月6日,一次精确打击给乌克兰军队造成损失。俄军发射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命中乌军集结点,导致大量军用车辆被毁,包括最新式装甲车。
可以说,现代战场环境下,装甲车辆生存压力大。反坦克导弹、自杀式无人机、空中打击武器构成立体化的威胁网络。双方都在装甲防护方面投入资源。改进的装甲车辆普遍加装反无人机格栅,这种防护措施有效果。一次交战中,俄军“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攻击乌军AS90自行榴弹炮时,其战斗部被防护网提前引爆,使得火炮免遭毁灭性打击。
持续的战争中,双方损失的坦克和装甲车总数超过四万辆。装甲部队损失惨重的原因很多:现代反坦克武器杀伤力提升;侦察手段进步使得大型装甲目标难以隐藏;城市战环境限制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
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步兵部队处境艰难。顿巴斯地区空旷的地形为现代火力提供空间,步兵几乎完全暴露。在弗勒达要塞的激战中,一支由两百人组成的乌军阻击部队在炮火覆盖和无人机打击下,最终只有少数人生还。
截至2025年2月,乌克兰有军人阵亡,受伤者众多;俄罗斯方面的损失也很大。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和无法愈合的伤痛。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和无人机系统的应用使得战场变得更加残酷。
在顿巴斯地区的战斗中,步兵面临的不仅是传统的炮火威胁,更要应对无人机带来的全新挑战。这些"空中狙击手"可以在数千米的高空发现并锁定目标,然后投放精确制导炸弹。而被炸弹击中的士兵甚至会被爆炸冲击波抛起超过10米的高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