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丨美俄会谈:特朗普新思维会把俄乌冲突带向何方
让欧洲入席或不让欧洲入席,与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渴望及对欧洲的关税威胁本质上一样,既是开价,也是在测试欧洲的耐受力
让欧洲备感沮丧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刚刚结束,失落的滋味就再一次降临。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不出意外的是,欧洲和乌克兰均被摈于门外,没有坐上谈判桌。
围绕这场谈判,欧洲多国领导人日前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表示,没有欧洲国家和乌克兰参与的谈判“不可接受”。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美俄会谈之际也表示,“谈判不应该在我们背后进行”。他还取消了2月19日访问沙特的计划,相关行程推迟至3月10日。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从克里米亚半岛到东乌克兰,形成了美欧与乌克兰一致对抗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格局,然而随着美俄正式开启外交接触,乌克兰冲突出现了新的演变方向。新的演变方向体现了特朗普什么样的战略思维?欧洲如何自处?又会把俄乌冲突带到哪里去?
为乌克兰问题设置前提体现“特朗普思维”
据美国国务院发表的声明,此次美俄会谈双方达成了四点共识,包括使两国外交使团的运作正常化;同意任命各自的高级团队,着手努力以持久、可持续且为各方接受的方式尽快结束乌克兰冲突;为未来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这些合作将随着俄乌冲突结束而出现。
可以发现,美俄达成的四点共识中,推动美俄外交接触机制化,美俄在未来展开地缘政治和经贸方面的合作,已经被设置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前提之一。
重构大国关系同时积极反多极化,本就是特朗普战略思维的并行部分,抛开欧洲和乌克兰,积极疏通俄罗斯与美方的沟通管道,就是其地缘政治思维的体现。
而在美俄会谈结束后,特朗普为解决乌克兰问题设置的另一个前提,进一步反映了特朗普的地缘政治思维。
当地时间18日晚,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严厉批评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特朗普称,乌克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选举,乌克兰的领导层让一场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的战争持续,使得乌克兰的城市“看起来像加沙”。特朗普还称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经跌至4%”,乌克兰民众已经厌倦了死亡和破坏,“希望看到一些事情发生”。
在此前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嘲讽欧洲的“基本价值观”。他的表述其实反映的就是特朗普政府反多极化、着眼大国关系的新思维。美国为解决乌克兰问题所设置的这两个新前提,是这一战略思维的一次尝试性兑现。
给欧洲安排了一场“服从性测试”
对于美国从慕尼黑安全会议到在沙特与俄罗斯重启外交对话的一系列举动,欧洲自然震惊不已。慕安会主席霍伊斯根在闭幕式发言时哽咽落泪的画面,就被认为或折射出了欧洲人的不适应。
面对万斯的当面打击,欧洲与会者还可以用不鼓掌和微弱的抗议表达不满。但对于美俄重启外交对话,抛开欧洲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实操,欧洲已躲不过去。
有统计显示,在西方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向乌克兰提供的大量援助中,相对于美国提供的约600亿美元军事援助,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乌各类援助总额高达约1200亿欧元(约合1270亿美元)。
这些付出或让欧洲在美国拜登政府任期内得以维持了可靠的“价值观盟友”和欧洲安全卫士的虚幻形象。但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欧洲显然已经被视为与“美国优先”冲突的多极化“风险源”。
欧洲在经济、安全和话语权等方面呈现的颓势,也使其无法被特朗普政府列入“大国名单”中。在这种判断下,特朗普政府对于欧洲既有戒心也有轻视,反映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就是甩开欧洲自己干。
而欧洲似乎只有被动反应。当地时间17日在巴黎举行的紧急会议上,欧洲领导人们未能在冲突结束后欧洲国家是否向乌克兰派兵这一核心问题上达成一致。这是颇为讽刺的。就当下而言,派不派维和部队就是个伪命题。
不过,现在还不能认定欧洲和乌克兰已彻底失去了参加俄乌停火谈判进程的资格。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此前表示,如果(美俄)谈判取得进展,乌克兰和欧洲国家都将被邀请参加“真正的和谈”。
可以甩开欧洲,也可以让欧洲加入,美国的这种灵活姿态说到底就是对欧洲进行了一场“服从性测试”。让欧洲入席或不让欧洲入席,与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渴望及对欧洲的关税威胁本质上一样,既是开价,也是在测试欧洲的耐受力。
美国的调停者人设难维持
还要看到,尽管美国在乌克兰问题这场涉及美、俄、欧洲、乌克兰甚至土耳其的调停大戏中目前声势夺人,俨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造人设也是有成本的,越往后越难办。
以乌东顿巴斯地区为例,这里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属于乌克兰中心工业区,土地面积只占乌克兰的10%左右,但经济比重占据全国重要地位。如果美方承认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的领土诉求,势必引发乌克兰方面的强烈反对。而如果美方不承认,则付出巨大代价的俄罗斯不可能同意任何停火协议。
再以美俄在未来展开地缘政治和经贸方面的合作为例,在俄罗斯还没有回到SWIFT系统,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仍被冻结的情况下,双方谈未来的战后重建合作就是画大饼。而美国的选举周期进一步降低了这种共识的可信度。谁知道4年后又是什么样?
此外,欧洲及土耳其等相关国家和组织,对于乌克兰冲突后的安全格局和地缘政治也各有算盘,这就难以协调。
在遵循国际法原则的前提下照顾各方关切,寻找利益平衡点本就是处理国际事务的老大难题。而现在特朗普政府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思路依然没有摆脱“美国优先”和反多极化的框架,“羞辱欧洲”也基于此,“威胁泽连斯基”也是基于此。
就此而论,虽然美俄沙特会谈似乎让乌克兰问题有了破局的新方向,但其实乌克兰问题的未来并没有明朗化,反倒是更显混沌。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