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郑子殷:通过化学课堂让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在春节假期,燃放烟花爆竹是寄托人们美好祝福与期盼的习俗,然而,在此期间,全国各地未成年人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广州作为人口密集的超级城市,未成年人数量众多,更须防微杜渐。在2025年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郑子殷带来了《加强广州市未成年人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教育》的提案。
据郑子殷了解,在广州市安全教育的实际执行方式较为单一,多以发放传单、播放宣传片为主,缺少实践操作与沉浸式体验教学,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参与积极性不高。“广州市多数家长未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部分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危险行为未加以制止,致使广州市儿童安全教育难以有效落实,严重影响广州市未成年人的安全与健康成长。”郑子殷说道。
为此,郑子殷提议将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教育融入学校的科学课堂、化学课堂中,通过化学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首先从理论层面让未成年人对烟花爆竹的安全隐患有更深入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从实验层面进行更直观的演示,让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建议对广州市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工作者等青少年儿童服务人员开展人身安全指导专业培训,课程涵盖儿童安全教育理论、生活安全技巧、安全信号识别等内容。在学校和社区设立“安全技能实操区”,配备消防、急救等设备,定期组织火灾逃生、安全计划制定等实操演练,安排学生参与安全风险评估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社区每季度组织家长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家庭隐患排查等。制作排查清单,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排查整改。对多次出现安全隐患的家庭进行强制家访,并要求其参与社区安全教育宣传服务。
建议广州市政部门对燃气井、化粪池等区域分级管理,高风险区更换防爆井盖并安装监测设备,中风险区设置警示标识。定期开展市政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危险区域,对存在隐患的设施重新规划或迁移。城市管理局建立“市政设施电子围栏”系统,利用AI监控危险行为并自动报警,其他区域设置警示标识。
建议在广州市公共场所建设“安全探索基地”,学校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实践学习。游戏公司开发教育类手游,互联网平台开设安全知识专区,快递企业传播安全知识,融媒体中心开展直播并制作短视频。设立“广州市安全小公民”勋章体系,社区组织实操培训并与“安全家庭”评选挂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