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胸骨后藏“炸弹”,深圳医生从脖子开“窗”拆弹
南都讯 记者谢萌 5c m肿瘤在胸骨后“安家落户”,左边挨气管食管,右边贴着颈动脉,下方就是主动脉弓……有医生说必须开胸劈骨。为了患者身体创伤最小着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另辟蹊径,从脖子开5cm“天窗”,手持显微器械精细“拆弹”。
胸骨后暗藏“地雷”
2024年年底,温州的李女士体检发现胸骨后方有一颗5厘米的肿瘤,且周围密密麻麻全是“高压线”:主动脉弓、颈动脉、气管食管都在旁边虎视眈眈……
当地医生告诉李女士,肿瘤位于胸廓出口,建议她做开胸手术切除,要劈开胸骨,可能会留25cm疤痕,且手术风险较大,有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李女士在深圳的姐姐曾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手术过,便提议:“来深圳试试。”
从脖子“开天窗”
在姐姐的介绍下,李女士决定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2月4日,李女士便住进了胸外科的病房。
针对胸廓出口纵膈肿物,传统的方法需要开胸,创口长且需要劈开胸骨,对人体的损伤较大。
有没有更微创、更易恢复的手术方法?由于肿物距离甲状腺距离很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乔坤和甲乳外科主任郑维联手,上演医学版“拆弹部队”。
传统开胸术要劈开胸骨,术后得躺半个月……站在患者角度考虑,两位医生一拍即合——从脖子下手!郑维介绍,甲乳外科团队曾做过类似位置的肿物切除手术,通常是甲状腺肿向下生长导致的,但在术前影像中看来,李女士的肿物却不像这样。他判断,李女士手术对操作要求比较高,但可以做。
甲乳外科与胸外科团队联合会诊,对李女士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评估,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由郑维联合胸外科团队从颈部切口切除肿物,避免传统开胸手术,胸外科团队手术现场待命,若实在难以切除,胸外科团队将现场“接力”。
毫米级别“拆弹”
术中出血不足1ml
李女士的肿物生长位置位于锁骨下方、胸骨后方,这里有许多重要的人体结构:肿物右侧有胸膜、下方与主动脉弓相邻,后方是右侧颈动脉及右喉返神经,左侧有气管、左后方还有食管……这意味着留给郑维的操作空间很小,操作也要非常精细。
“这台手术不能大刀阔斧地做,只能‘小步走’,遵循解剖层次和结构,找准下刀的间隙,精细操作,避免损伤。”郑维介绍。一旦手术伤到了周围的重要结构,尤其是几支重要动脉,只能给患者开胸止血,创口会达到15—25厘米,术后恢复会很慢。
最终,手术耗时不到1小时顺利完成,甲乳外科手术团队仔细切除了李女士的肿物,术中出血不到1毫升,也没有造成副损伤。
术后病理提示李女士是异位胸骨后甲状腺肿,发生率仅占甲状腺肿的1%—15%,即甲状腺不在颈部正常位置,而出现在甲状腺下降途中的其他部位,如咽部、舌内、舌骨上、舌骨下、喉前、胸骨上、气管内、食管内、胸骨后及胸腔内等处。
郑维推测是李女士胚胎时退化不全,部分甲状腺残留在了胸骨后,现在,这部分残余组织生长出了肿物。这个肿物并没有和甲状腺直接相连,是一个孤立的纵膈肿瘤,很难和胸腺肿瘤、淋巴结增生症相鉴别,只有手术病理才能够明确。
术后第4天,李女士便顺利出院:“我对手术没有什么紧张感,因为我充分相信深圳市三医院医生们,我术后恢复得也很顺利。”李女士说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