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进来”到“长出来”:馆园共建持续性美育浸润新模式
幼儿园环境
艺术展搬进幼儿园
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华夏文明的时代浪潮中,学前教育应当有哪些积极主动的作为?在持续推进“学有优教”“幼有善育”的深圳,一批学前教育工作者积极探寻将社会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通过“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园(幼儿园)”合作模式,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深圳福田区的深圳市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深圳二幼”)作为广东省一级幼儿园以及广东省首批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带动园,始终秉持“自由自在、茁壮成长”的办园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康身心、科学精神、艺术素养、人文底蕴”的深圳二幼儿童,以美育为推动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小切口”,将美育潜移默化融入幼儿园生活的日常,通过多形式活动去看见儿童、理解儿童,充分鼓励儿童想象,充分支持儿童的创作创造,大幅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在“馆园”合作模式的强力赋能下,孩子们能够沉浸式感受与体验高水平美育的氛围,度过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童年。
把艺术展搬进幼儿园
艺术家与孩子们“深度互动”
深圳拥有种类丰富、特色鲜明的艺术场馆,这也成为了开展“馆园合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深圳二幼准确把握儿童成长规律,与艺术馆深度合作,研发适宜3-6岁儿童的“馆园”教育体验活动,形成园本特色鲜明的体系化课程。
2024年7月至10月,“诗与艺术——献给孩子们的艺术展”在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精彩亮相,其“儿童友好”“儿童参与”理念,与深圳二幼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基于此,双方开启“馆园合作”,系列课程也应运而生。
在馆方和艺术家的大力支持下,深圳二幼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大迁徙”,将这场艺术盛宴搬进了幼儿园,并更名为“诗与艺术——孩子们一起玩”的艺术展,这不仅是深度践行“儿童参与”理念的大胆尝试,也是美育浸润行动的一次生动实践。
此次展览在园内精心设置独立的展览与创作空间,巧妙运用音频、图片、视频、实物、景观等多种表现形式,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沉浸式互动体验的艺术殿堂。同时,策展人方立华、艺术家刘彧文等工作团队入园,开展“眼睛、放大镜、望远镜、转换器”教师工作坊,将艺术家看待儿童视角、观察日常生活的视角以及多元创作思路带给老师们,助力教师队伍转变观念,调整日常课程与教学思路,探索出符合幼儿阶段的美育浸润教学方法。
各班教师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艺术展厅,艺术家们则巧妙引导孩子们理解并运用观展礼仪,鼓励孩子们调动全感官去感受艺术作品,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解读。艺术家们还精心策划了“幼儿园情书”与“想象的岛屿”两场儿童工作坊活动。“幼儿园情书”启发孩子们用心观察生活,用美妙的声音和诗表达对幼儿园和城市的深深爱意;“想象的岛屿”则激发孩子们充分利用园内材料,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梦幻世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升艺术感知和创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幼儿园自身环境空间为课程资源,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幼儿园、深圳等主题的探究与表达,生成了诸如“软软的幼儿园”“会说话的符号”“弯弯曲曲”“深圳未来建筑”等探究活动。表达了对深圳、幼儿园的热爱,对生活的感知不断加深,实现了全面发展。
“园”与“馆”有机联动
搭建儿童高质量成长的“宝库”
深圳二幼积极拓展教育边界,整合园外优质资源,成功引入艺术展,并与深圳市博物馆达成深度合作。此次携手,将艺术展融入幼儿园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美育体验,更是“馆园”育人模式走深走实的一份生动佐证,为幼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范例。一方面,这一合作打破了教学空间的限制,让“园”与“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联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学习资源与空间,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支持幼儿主动参与,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另一方面,通过美育浸润行动的开展,在充满文化与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孩子们在玩中探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文化素养、创新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此外,该模式还为家园共育搭建了一座桥梁,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参与活动,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轨迹。
展望未来,深圳二幼将持续深化“馆园”模式建设,不断拓宽合作场馆,不断推进美育浸润行动,优化升级园本“儿童主题博物馆”课程,引入更多优质文化展览和教育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邀请更多专业人士参与幼儿教育,开展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馆园”模式成为幼儿成长的强大助推器,创设学前教育高质量美育样本,为深圳学前教育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文:兰婧祎 王珊珊 周正阳
制版:李斌 肖美连 刘蔡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