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结案件18.51万件,执行到位552亿元
广州两级法院扎实办好民生案件,优化诉讼服务体验,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 郑朝晖 摄
小案件,大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直以来,广州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如我在诉”之心,增进人民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4年,广州两级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9.42万件,化解劳动争议纠纷1.76万件。执结案件18.5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552.3亿元、同比上升22.52%。
“校园撤凳致伤案”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小案例”彰显大民生。广州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向违法失德者说“不”,为守法文明者撑腰。
2024年,广州法院审理的“校园撤凳致伤案”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法院审理认为学校已尽到职责,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判决由“闯祸”孩子家长担责,厘清学校与监护人责任边界。纠正“学生出事学校必担责”的认知偏见,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支持学校安心开展正常教学。
广州法院在审结一起因曝光在电梯抽烟而引发的人格权纠纷案时,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认定被告王女士发布原告在电梯抽烟的视频和相关言论至小区业主群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用司法裁判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公共场所行为规范。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AI技术、AIGC创作、网络大数据等与广大群众的网络生活息息相关。广州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托起网络里的民生。
知名博主张某发布汉服装扮视频,却被某科技公司制成付费会员“AI换脸”模板。广州法院判定某科技公司须承担侵害张某肖像权的法律责任,促进网络产业有序发展。
在一件涉及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司法判决中,广州法院依法认定酒店擅自跨境共享住客信息等行为构成侵权,为公民个人信息加上司法“保护锁”,进一步强化了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发布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白皮书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广州法院始终用司法守护住“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美术老师小罗(化名)在上网课时,因家中猫咪蹿入直播镜头,被教育公司认为“影响老师形象”,为此将小罗老师开除。
广州法院审理后认为,公司制定的《应知应会手册》显然属于扩大解释具有随意性,据此解除劳动关系应属违法,判决公司向小罗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4万余元,充分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人性化的良好用工环境。
伴随着平台经济发展,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也逐渐显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广州法院通过审判实践,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示范引领作用。
在外卖小哥伍某车祸受伤遭拒赔一案中,广州法院认定职业伤害保障与商业保险不冲突,判决某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向伍某赔付保险金等合计18万余元,对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问题作出司法审判实践。
在一宗涉网络主播的劳动争议案件中,主播小阳(化名)入职服装公司却未签订劳动合同,出现意见分歧后,小阳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向其支付入职半年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仲裁裁决予以支持,公司不服该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广州法院的判决亦支持了小阳的诉求,以司法审判督促用人单位正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用工制度,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以保障双方的权利、明确双方义务。
2024年,广州法院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76万件,“外卖骑手‘被个体户’案”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发布的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白皮书,就三年来广州法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有力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会同五市法院建立联动机制 严厉打击走私“洋垃圾”
近年来,环境资源审判已成为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广州法院始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质量审判守护群众身边的每一寸绿水青山。
2024年,广州法院会同东江流域五市法院建立联动机制,“串珠成链”共守一江清水、两岸青山。
在“使用震楼器制造噪声案”中,家住广州市的陈女士因邻居使用震楼器制造噪声而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受理后,法官多次对被告进行释法,促使其停止制造噪音,并最终促成了原告撤诉。
然而,法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发出司法建议,推动电商平台对震楼器等违法商品的下架和监管,维护了良好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秩序,该案入选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此外,广州法院审理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环境资源案件,“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案获评全国法院十年环境资源审判有重大影响力案件,海珠湿地人民法庭获评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彰显广州法院生态环境保护的司法力量。
亮点
治理涉彩礼纠纷,助推乡村移风易俗
“花好月圆”家事解纷品牌被最高法点赞
“婚姻不是金钱的交易,索要彩礼、高额彩礼让婚姻变了味,需要大家一起抵制。”2024年,广州法院通过巡回审判、以案说法、庭村共建等方式,对涉彩礼纠纷进行精准靶向治理,助推乡村移风易俗。
南都记者了解到,“花好月圆”家事解纷品牌入选最高法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现在我的三个女儿轮流来照顾我,还时不时一起去喝茶,一家人的感情比以前还要好!”薛阿婆说。
年过八旬的薛阿婆曾因为房产过户给大女儿,引发三个女儿争议闹上法庭。广州法院通过化解矛盾纠纷,从根本上解决薛老太的急难愁盼。
“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他们永远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们!”经办法官与心理辅导专家平静缓和地向两个孩子道出他们父母离婚的情况。
广州法院首创“离婚告知”机制,旨在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和离婚夫妻双方一起,更好地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广州法院强化“广州万事兴”家事司法品牌建设,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和文明和谐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念充分融入案件审理过程中,强化司法裁判社会效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司法公正守护万家灯火。
数读
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
执行到位金额552.3亿元,同比上升22.52%
“对方账户已冻结,下一步银行划扣就能拿到钱了,您拨打执行事务中心的电话就能随时掌握进度。”广州法院执行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询问具体案号后告诉当事人。
南都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13个执行事务中心集约办理文书送达、财产保全、便民咨询等事项,首次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一个月。
广州法院高效执结的一宗涉劳动争议纠纷执行案件中,在依法维护健身房员工胜诉权益的同时,引入第三方经营者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障近万名会员的切身利益。
在一起涉网络主播执行案件中,面对新业态、新情况,创新执行方式、主动出击,成功从被执行人的直播收益中执行到位百万款项,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有效维护司法权威。
执行工作是维护公正司法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广州法院执结案件18.5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552.3亿元、同比上升22.52%。
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翔表示,接下来,广州两级法院将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守司法为民宗旨,践行“如我在诉”理念,扎实办好民生案件,优化诉讼服务体验,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为增进民生福祉,广州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采写:南都记者 赵青 通讯员 马英 谢君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