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眼了!《美国队长4》惨遭各大影院抵制,漫威官方连发2条宣传片
春节期间,《哪吒2》上映,仅用了几天时间就登顶了中国影史票房榜首,还成功以121亿票房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
这下可是让好莱坞开始急眼了,将扛鼎之作《美国队长4》紧急搬上了桌,结果在日本宣发时,竟和讲述731人体实验而涉嫌辱华的漫画《我的英雄学院》联名,被中国多家影院“封杀”。
上映首日票房仅3832万,就连《哪吒2》的零头也比不上。
为了挽回口碑,官号连发条宣传片,结果评论区直接翻车,不少网友表示:“平庸、寡淡、普通之作。”
那么《美国队长4》的内容真的那么差吗?为什么现在漫威系列电影票房越来越惨淡了呢?
《哪吒2》和《美国队长4》的较量
2024年的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院线上映,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最终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的宝座。
然而,好莱坞为了抵制中国文化的入侵,上映了漫威宇宙的扛鼎之作《美国队长4:勇敢新世界》,但事实却是票房成绩十分惨淡。
《哪吒2》的成功其实并非偶然。其精良的动画制作,足以比肩好莱坞顶级动画大片;跌宕起伏的剧情,紧扣人心,让人欲罢不能。
更重要的是,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故事内核,都与中国观众的审美和文化情怀产生了强烈共鸣。
这使得《哪吒2》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更肩负起了中国文化输出的重任,走向了世界舞台。
反观《美国队长4》,这部曾经备受期待的漫威大作,却在上映后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滑铁卢。
剧情的薄弱、缺乏创新以及过度依赖IP情怀,成为了它最大的硬伤。曾经的漫威电影,凭借着炫酷的特效和紧凑的剧情,俘获了全球无数影迷的心。
然而,《美国队长4》的故事支离破碎,缺乏深度,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中国对《美队4》的抵制
更致命的是,《美国队长4》在日本宣传时,选择与一部曾被中国网友抵制的辱华日漫进行联动,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中国观众,使得《美国队长4》在中国市场雪上加霜。
漫画中“志贺丸太”这个角色名称,以及“异能解放军”的设定,都触碰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伤疤,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和抵制。
面对美国漫威在日本辱华的奇葩操作,国内电影院纷纷开始了抵制行动。
从天价电影票到奇葩的排片时间,再到用《哪吒2》电影票兑换《美国队长4》电影票的奇招。
这些本土化运营策略虽然略显稚嫩,却体现了中国影院对国产电影的坚定支持,以及对不公平竞争的无声抗议。
漫威电影一直奉行全球化布局策略,试图以统一的IP形象和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占领全球市场。
然而,《美国队长4》的失败证明,这种全球化策略并非万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观众的审美和价值观存在差异,漫威需要更加重视本土化运营,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此前,《尚气》的选角争议,已经暴露了漫威在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足。
为了迎合西方观众的刻板印象,漫威选择了一位并不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演员来扮演主角,最终导致《尚气》在中国市场反响平平。
文化认同的增强
中国观众对《哪吒2》和《美国队长4》截然不同的反应,其实也是文化认同感在起作用的体现。
哪吒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经过现代化的演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
而对于《美国队长4》,中国观众则表现出了明显的抵触情绪。除了影片本身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漫威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观众的漠视,甚至冒犯。
与辱华日漫的联动事件,更是加剧了中国观众的反感,直接导致了《美国队长4》在中国市场的溃败。
曾经,好莱坞大片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IP,几乎垄断了中国电影市场。然而,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观众文化自信的提升,观众对电影的选择也更加理性。
他们不再盲目追捧好莱坞大片,而是更加注重电影的质量和文化内涵。一部电影,即使拥有再强大的IP和再华丽的特效,如果缺乏内涵、缺乏文化共鸣,也终究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
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不再是好莱坞大片的独角戏,中国观众也已经不再是容易被忽悠的“小白”。在全球化时代,尊重不同文化、理解不同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漫威继续无视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的情感,其未来的发展之路将会充满挑战。
《哪吒2》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看到中国文化,感受到中国力量。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文化作品;只有保持文化自觉,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自主,赢得世界的尊重。
中国动画的崛起之路
其实回看过往会发现,中国的动画一直都在奋斗的路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一系列在国际上都影响深远的动画电影。
尤其是《大闹天宫》,融合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和民间艺术,色彩浓烈、线条流畅,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学。
动画人对艺术创作极为严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借鉴戏曲、剪纸、皮影等艺术形式,国家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推动了中国动画的蓬勃发展。
然而,改革开放后,国外动画(如迪士尼、宫崎骏作品)的大量涌入,中国动画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题材局限于传统神话和民间故事,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年轻观众。技术落后,国外已广泛应用计算机动画技术,而中国仍以传统手绘为主,制作效率低,画面表现力不足。
直到近十年,国漫才开始慢慢强势崛起。2011年,《魁拔》以宏大世界观和精良制作惊艳亮相,却因宣发薄弱和受众定位模糊,票房惨淡收场。
尽管如此,它为国漫注入了“工业化”基因,首次证明中国团队有能力打造高质量动画电影。
2015年,《大圣归来》以9.56亿票房逆袭,点燃了观众对国漫的信心。东方美学与现代叙事的结合,传统文化IP与技术革新的碰撞,让这部作品成为国漫崛起的转折点。
国漫的成功离不开内容创新,传统神话的现代演绎成为主流。《哪吒2》将“逆天改命”升级为对人性善恶的探讨,角色关系映射现代人的成长困境,引发观众共鸣。
然后技术上的提升也让电影的视觉效果提升了一个档次,从《大圣归来》的手绘水墨到《哪吒2》的3D特效,东方美学的视觉革命让国漫画面跻身世界一流水准,依托自主研发的引擎技术,国漫在视觉表现上不断突破。
然而,国漫的未来并非一片坦途。部分作品盲目跟风神话改编,导致同质化严重,快餐式创作成为隐忧。
未来,国漫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质量上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只有坚持创新,继续挖掘传统文化,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动画才能有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5-02-18-《好莱坞坠落,从《美国队长4》开始》
中国青年网-2025-02-16 -《漫威复兴梦碎?《美国队长4》上映首日口碑高频词是“无聊”》
搜狐娱乐-2025-02-15-《《美国队长4》联动辱华日漫引发争议,网友热议背后的731罪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