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男童走失被拐到安徽:凭腊肉、折耳根记忆,漂泊40余年终于找到亲人
过去四十多年里,杨海军从安徽出发,一路流浪、拾荒、打零工……沿着记忆中的细节寻找回家的路。
当年,年仅七八岁的杨海军因独自坐车进城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最后被一男一女以帮其找妈妈的名义带上火车来到安徽。到安徽后,他先后在3个家庭待过,但因“养不熟”经常挨打,最后第三个家庭的养父母让其离开,他得以尝试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因村里曾有邻居从四川老家带来腊肉、折耳根,杨海军闻起来很香,记得小时候吃过,邻居分析他可能是来自四川,杨海军便朝四川方向寻家。
几天前,在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帮助下,杨海军在四川眉山仁寿见到了大哥、二哥,遗憾的是亲生父母已离世多年。他曾一度担心兄妹们不会接纳突然出现的自己,但见面那一刻,他发现自己想多了:亲人们都很善良,很热情地欢迎他回家……
▲认亲现场
离家:
七八岁独自坐车进城后找不到家
被一对男女带到安徽,辗转多个家庭
“杨海军”这个名字,是他继父给取的。
在杨海军的记忆中,自己家里有两个哥哥,当年亲生父母离婚,自己随母亲生活,母亲改嫁后又生育了一个孩子,继父也给自己改了名字。
因当年太小,杨海军对时间没什么概念。根据他的讲述,1978年前后,他当时可能只有七八岁,有一天自己出去玩,看到一辆汽车就上去了,天快黑的时候在终点站下车,他发现自己进城了,随后就到处玩。天渐渐黑了后,因为找不到家,他就在路边哭,最后来了一男一女,两人说带他找妈妈,于是他就跟对方离开了。
最终,杨海军被带到安徽蚌埠市,他先是被带到当地一村民家,几天后被送到另一户人家,但不久又被送回第一个家庭,之后再辗转送到第三个家庭……杨海军说,知道这里不是自己的家,因此每到一个家庭后都会试图逃跑,每次被抓回来后都要挨打。
杨海军估计在这三个家庭待的时间前后不到两年,第三个家庭的养父母可能也意识到他不会乖乖留下来,索性给了他两元钱让他离开。
寻亲:
“腊肉、折耳根”唤起记忆
邻居猜测他可能来自四川
杨海军说,当年拿着养父母给的两元钱流浪到了蚌埠,在火车站待了好几天,饿了就喝自来水。后来,他跟街头其他流浪人员混在一起,每天去捡废品卖钱,希望能攒钱回家。
但家在何方?杨海军也不知道,时间一长,他甚至对自己原来的名字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在寻亲路上,杨海军曾返回第一个养父母家打听自己刚来村里的细节,对方说他小时候曾说过自己叫“杨海军”,之后他就一直沿用“杨海军”这个名字寻亲。
而在杨海军的记忆中,他小时候曾被亲人唤做“军娃子”,父母唤孩子时带上“娃子”的叫法,在四川很常见。另外,小时候外公家冬天会用“烘笼”取暖,家里还有很多烟熏腊肉。杨海军提到一个细节:当年村里有邻居从四川老家带来腊肉、折耳根,自己闻起来很香,记得自己小时候吃过。邻居据此分析他可能也来自四川。
杨海军说,因为心里一直提醒自己可能是四川人,便一直尝试朝四川方向寻亲,因此十多年前流浪到四川就停留下来,一边捡废品或打零工,一边继续寻亲。
认亲:
志愿者和热心人士相助找到亲人
亲生父母已离世,兄妹热情欢迎他回家
杨海军说,因自己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户口,早年曾打算买一辆摩托车方便寻亲,但因无户籍无法办理驾照只好作罢。在寻亲路上,他还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因无户口,两人没有办理结婚证。
杨海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前通过祖籍分析,他可能是四川眉山仁寿周边的人,自己也曾去过仁寿,试图通过记忆中的地形地貌去寻亲,但没有成功。幸运的是,在志愿者和当地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他的寻亲之路更快了一些。
▲认亲现场
“我记忆中对两个名字很熟悉,一个叫郭继才(音),一个叫周素珍(音),很可能就是我的亲生父母。”杨海军说,在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帮助下,他最终成功找到了家人,自己的亲生父亲叫“郭继泽”,母亲就叫周素珍。遗憾的是,亲生父母已离世多年,但大哥、二哥还在,并经过DNA比对成功。
几天前,杨海军带着“妻子”到眉山仁寿跟亲人成功认亲。在此之前,他一直很忐忑,担心哥哥妹妹会不会排斥突然出现的自己。见面后,他发现自己想多了,亲人们都很善良,很热情地欢迎自己回家。
2月18日,杨海军说,他目前暂住在大哥家,尽管家人们对自己很好,但他们毕竟也有一家人,自己接下来想办好户口,然后找份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王超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杨珒 责编 官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