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霍沃9成失守,乌军错失逃跑机会,要么被打死,要么投降
库拉霍沃战役在乌克兰东部战场爆发,成为俄乌冲突的重大转折点。这座工业重镇的攻防战牵动全局战略走向,成为衡量双方实力的关键战场。12月26日清晨,俄军精锐特种部队利用电子对抗设备压制乌军通讯系统,在火力掩护下从三个方向突入市区。战斗持续至当日傍晚,俄军已控制东部关键路口和制高点,迫使乌军放弃预设防线。
随后的巷战中,俄军采用小组渗透与重火力打击相结合的战法,充分利用工业区复杂地形,逐栋清剿顽固据点。城市电力系统在激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使得乌军夜视设备优势丧失殆尽,错过逃跑时机。乌军被迫在28日放弃西部工业园区的防御阵地,转而集中兵力死守库拉霍夫斯卡亚热电厂,其中一部分乌军迫于压力向俄投降。
虽然乌克兰宣称拥有88万总兵力,但实际具备战斗力的部队仅为五六十万人。西方援助放缓,乌军装备完整度降至60%,大量作战车辆因缺乏零件而无法维修,维修周期较往常延长50%以上。俄军60万参战部队不仅装备完整度保持在85%以上,其中超过70%的人员完成为期8至12周的专业化训练。
俄军装备的电子战系统能够有效干扰乌军通讯网络,成功率高达80%。俄军能够准确定位乌军指挥所位置,并实施精确打击。乌军新征召士兵的训练周期被压缩至3至4周,仅有约30%的士兵接受过完整战术训练,这直接影响部队的实战能力。炮弹日均消耗量达5000至6000发,当前补给能力仅能满足70%的作战需求。
俄军采用“点面结合”的进攻策略,将作战单位细分为多个3至5人的小规模突击队。这些小组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和精确制导武器,能够为后方火力打击提供实时目标数据。俄军改装的TM-62反坦克地雷在摧毁乌军固定防御设施时展现出效果。采用这种战术后,俄军的精确打击成功率超过85%,平均每日推进速度达到800至1000米。
乌军试图利用地形优势构建多层防御工事,但收效甚微。乌军各旅之间存在严重的通讯协调问题,这导致防御体系无法形成有效的火力配合。由于缺乏先进的反电子战设备,乌军指挥系统经常处于瘫痪状态,使得前线部队难以获得及时的战场信息和支援。
29日凌晨,俄军出动装甲突击群,在战机和武装直升机的密集掩护下,对库拉霍夫斯卡亚热电厂发起总攻。经过近六小时的激战,热电厂主要建筑群相继失守。整个战斗过程中,俄军至少投入两个加强营的兵力,并动用数十辆最新改进型号的T-90M主战坦克。苏-34战斗轰炸机配备精确制导武器,精确打击乌军的防空设施和弹药库。
接下来的两天里,俄军乘胜追击,先后控制煤电厂和主要居民区。在这48小时内,俄军航空兵出动架次超过200次,投掷炸弹总重量超过100吨。俄军电子战部队成功瘫痪乌军的通讯系统和无人机网络,使得乌军库拉霍沃9成失守。
乌军在战役中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1.2万,约占驻守部队总数的80%。第46、79空降突击旅等多个精锐营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同时损失各类武器装备约3000件,其中包括“豹”式主战坦克和M777榴弹炮等。这些损失削弱乌克兰陆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库拉霍沃的失守使得乌军在该地区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出现致命破口,迫使其对整个东部战线进行战略调整。俄军获得向扎波罗热地区推进的战略纵深,这意味着乌克兰东南部的战略格局可能发生改变。随着俄军推进,红军城南至库拉霍沃西部和南部区域的乌军部队面临被包围的风险,这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战略崩溃。
2024年期间,乌军曾利用该地区的有利地形,向顿涅茨克方向发射超过5000枚各类炮弹,对当地平民安全构成威胁。随着俄军控制该地区,这一威胁得到有效化解。俄军还在库拉霍沃建立一个战略指挥中心,这将提升其在顿巴斯地区的军事存在。
库拉霍沃战役的结局改变当地的军事态势,俄乌冲突可能进入新的阶段。随着战场主动权的转移,双方在谈判桌上的筹码也将发生变化。考虑到该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这场战役的最终影响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