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鹏华基金王瑞锟:政策驱动基金科创潮,精准布局新方向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指明方向,科技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基金行业肩负重要使命。
值此之际,南都·湾财社携手深圳市财富管理协会,推出“前瞻2025·深圳市财富管理协会特别专栏”,深入探讨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与未来趋势。本期专访鹏华基金首席产品官、产品规划部总经理王瑞锟,深入探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为读者洞察2025年基金行业发展脉络提供专业视角。
鹏华基金首席产品官、产品规划部总经理王瑞锟
科技创新政策领航:精准产品布局新路径
南都·湾财社: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明确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关键位置,并积极培育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方面,鹏华基金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引导资金流向,有无已落地或筹备中的创新产品案例?
王瑞锟: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方面,鹏华基金深度参与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的建设,积极开发相关基金产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关键位置,时值创业板开板15周年,科创板开板5周年。进入2025年,鹏华基金将继续秉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科技创新公司和基金投资者之间搭建桥梁,提供更多优质产品。
科创板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重要枢纽,专注于服务具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硬科技”企业。开市5年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全面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领域合计市值占比超过90%。同样,创业板长期坚持为创新创业、科技成长类公司服务,长期坚持“三创四新”等战略定位,历经15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业板总市值超9万亿元,占创业板比重高达75%。
2024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2024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十六项措施”和“科创板八条”,都旨在进一步加强金融对科技企业的支持。
创业板方面,鹏华基金较早地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创业板指数,分别于2015年推出创业板LOF,2022年推出创50ETF,及时为投资者提供分享创业板成长的机会。
科创板方面,鹏华基金成功发行了首批科创50增强ETF、首批科创100ETF、第三只科创200ETF。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鹏华基金积极响应“科创板八条”政策号召,逆势发行全市场首只科创新能源ETF。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为切入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五篇大文章”。
2025农历新年伊始,鹏华基金首批参与到重大创新产品——科创综指ETF。截至2025年1月17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83家,总市值近6.3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合计约2.9万亿元。科创综指定位于科创板市场综合指数,最新样本数量超过560只,市值覆盖度接近97%。
聚焦专精特新:借基金产品强链补链中小企业
南都·湾财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新时代创新型企业的优秀代表,发挥着强链稳链补链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指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公募基金如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这方面鹏华基金有哪些产品布局?
王瑞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创新生力军,在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近期,工信部表示,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专注主业、聚力创新、梯次成长的培育体系基本形成。
公募基金积极参与“专精特新”战略。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中报,公募基金持仓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市值达3051.84亿元,占相关企业流通市值的9.75%。
2024年,鹏华基金发行了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北证50指数由北交所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市场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主阵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重要构成,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交所上市股票中,近60%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各相关板块中占比最高。
鹏华基金还发行了中证1000指数增强ETF、国证2000指数增强ETF,聚焦小盘成长股票,也就聚焦到“专精特新”上市公司。
细分市场构建:多元产品体系适配投资者需求
南都·湾财社:面对日益多元的投资者群体,鹏华基金如何细分市场,打造产品体系?
王瑞锟: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为日益多元的投资者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管理的公募基金合计达到32.8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末增长了5.23万亿元。在投资者群体方面,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2024)》,场外公募基金账户中个人投资者数量高达7.95亿人,公募基金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充分体现了公募基金在普惠金融方面的重要地位。
多元的投资者群体是产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基金行业最初围绕追求“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者的主动权益基金为出发点,到为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的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到追求“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FOF、QDII、REITs等,乃至到近年来接受“市场有效、被动投资”观念的投资者,都是推动基金行业产品发展、产品创新,最终集合投资者的力量,发展壮大基金行业的重要源泉。
鹏华基金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在公募基金领域深耕多年。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募管理规模9,124亿元,公募非货规模4,497亿元。在产品设计方面,鹏华基金构建了全品类、多策略、多区域、风格多样化的产品体系,涵盖主动权益、被动指数、债券、货币、QDII、FOF及REITs。
2025年伊始,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强调“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未来,鹏华基金将紧密围绕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也将结合中长期资金客户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布局,通过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实现“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开放机遇把握:跨境合作拓展基金发展新局
南都·湾财社:展望2025年,随着金融开放进程不断推进,鹏华基金准备如何提前布局,在跨境合作等领域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王瑞锟:展望2025年,随着金融开放的持续深化,这将吸引更多外资机构参与中国市场,同时也为国内基金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机遇。
2024年,鹏华基金积极布局特色跨境产品。例如,鹏华恒生央企ETF,作为市场上首只专注投资港股中蓝筹央企、龙头央企的ETF,既融合了央企的资产优势,又兼具高股息特点。又如,鹏华道琼斯ETF,是国内唯一一只跟踪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ETF,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美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2025年,鹏华基金将进一步探索更多发达国家市场如欧洲市场、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市场,以及前沿科技等领域的跨境品种。继续积极参与债券通“南向通”,拓展境外债券市场投资。利用香港互认基金制度优化的机遇,加强与香港基金业的交流,促进两地基金市场的互联互通。
在跨境合作方面,鹏华基金凭借中外合资的背景,继续深化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与外方股东欧利盛的合作,并与更多国际知名资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产品设计、指数编制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升跨境投资的专业能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