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28岁地质大学研究生宋远坤去世,死在妹妹怀里父母哭到晕厥
2025年2月15日,北京地质大学研究生宋远坤的离世消息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年仅28岁的他,带着双一流高校的学历和尚未施展的才华,因胃癌匆匆告别了人间。
又一学术之星坠落
作为新一代的天之骄子,贫寒的家庭无法为其提供一丝优势。
宋远坤家里能给的,仅有坚韧不拔的心性和不畏苦寒的优秀品质。
可这些,却不能在他患病时,挽救回他年轻的性命,家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离世。
他的父母在云南富源县的农村日夜劳作,倾尽家财为他治病。
却最终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望中哭到晕厥。
宋远坤的人生轨迹,就像是无数寒门学子的缩影。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他还曾参军两年,身体素质强健。
可开始在大城市里钻研学术后,却在毕业后的第一个月查出胃癌。
短短半年间,癌细胞疯狂转移,耗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他的妹妹哭诉道:“哥哥曾说,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他却连成家立业的机会都没有了。”
然而回首往年新闻,类似的悲剧并非孤例,学术圈仍有一部分奋进向上的年轻人,莫名倒在了前行的路上。
2023年,是在中国地质大学里,另一位研究生隆星宇膝盖扭伤。
为了省钱,他购买了劣质支架,导致血栓扩散至肺部,最终不治身亡。
这个出身湖南农村的24岁青年,一生背负着父亲残疾、母亲肝癌离世的重担。
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选择捐献器官,让六名患者重获新生。
宋远坤的胃癌病因虽无定论,但其长期高强度学业与生活压力可能成为诱因。
而隆星宇的骨裂因拖延治疗酿成悲剧,映射出贫穷年轻人对突发疾病的无奈和对日常健康的忽视。
隆星宇为省1000元医疗费铤而走险,宋远坤的父母为治病耗尽积蓄
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
在重大疾病前,别说是贫困家庭,就算是普通家庭也难以承受这突如其来的灾祸。
尽管隆星宇的师生为其筹集40万元善款,但最终仍未挽救回他的性命。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却始终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还有刚被报道过的30岁的女博士杜梅,因肠癌离世前,由于学业的压力,从而忽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就像是宋远坤的家人始终不解,“他身体一向很好,为何突然患病?”。
从这一点上来说,许多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身强力壮,有点小病就扛过去了。
结果很多看似不致命的小毛病,最终竟然变成了侵蚀生命的绝症。
再加上学业的繁重,面对久攻不克的学术难题,很多学子压力陡升。
为了一份准确的实验报告而茶饭不思,整宿熬夜殚精竭虑,最终把身体拖垮。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证明了许多人的身体都长期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学生更是个庞大的亚健康群体。
更何况现在年轻人总在宣扬激情四射,做不同寻常的事情,从而忽略身体的休息需求。
等到体检报告一下来,更是没眼看,有的比6、70岁的老头老太太身体还要差。
被折腾的千疮百孔的身体,如何又能去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最后连活着都成为了奢望。
结果是他们自己预料不到的,但不得不进医院检查的那一刻,已经是追悔莫及。
珍惜身体从当下做起
当“拼命”成为时代标签,健康管理、心理疏导却鲜少被纳入青年成长的必修课。
令人动容的是,这些年轻人在绝境中仍传递着温暖。
隆星宇捐献器官拯救他人,宋远坤的家人呼吁“珍惜健康”。
杜梅在抗癌日记中写下:“若生命只剩最后一天,我愿用来拥抱阳光。”
宋远坤、隆星宇、杜梅……他们的名字不该只是新闻中的一串数据。
每一个过早凋零的生命都在最后一刻向大众发出呐喊。
年轻人是否在追逐未来的路上,忘记了守护当下的自己?
当社会将“成功”定义为学历与财富时,或许更应思考生命的价值,在于长度,还是温度?
威远愿逝者安息,生者清醒。
写在末尾
珍爱生命从人人做起,想一想家里的至亲和未尽的梦想,一个好身体才能是千万种可能的开始,您说呢?
信源:武汉24岁研究生猝然离世,死因竟是1000块钱:经历曝光后所有人都哭了
2023-06-02 11:26·沂水发布
信源:抖音账号
信源:痛心!同济大学女博士因病离世,年仅30岁,生前自述令人泪目……
2025-01-06 14:02·新民晚报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