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内容

专访王威廉:用文学速写人的“精神肖像”

作家王威廉的最新随笔集《我见过那个人》于日前推出。这是王威廉围绕“人像”主题创作的合辑,其中收录了《我见过一个人》《沉溺》《逃离书房》等作品。这部随笔集不仅是一系列人像速写的集合,更是作者对人性、社会和自我进行深入探索的精神旅程。


就像一幅幅人物速写画,王威廉写了乞丐、流浪者、在朝鲜战争上残废了的老兵、一个在麦当劳里和服务员吵架的女人、天后宫里的老妇人、科学馆的工作人员、企业家诗人、屠夫……他称之为文学意义上的“人像速写”。在这些随笔中,王威廉凭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触角,描绘了数十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画像,挖掘了隐藏在其背后的故事与情感世界。

此外,这本书还回顾了作者个人的阅读史与成长历程,通过分享滋养其思想的文学作品,展现了他对文字力量的信仰及其对写作艺术的执着追求。



  【访谈】

“他们触动了我内心的某根琴弦”  

南都:《我见过那个人》是围绕“人像”主题创作的一篇随笔,你为什么写这些人物?他们对你有何特殊意义?

王威廉:写人的散文,大多写的是自己认识或仰慕的人,但我们对无名者、陌生人很少书写,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他们,一闪而过,然后就彻底从记忆中抹去。而我想用文字速写的方式记录下这些人影。这是一场文学速记,我努力尝试能否从他们呈现的外在形象去打开他们,发掘他们的精神内核。这也考验着写作者的能力,如果作家仅仅是会编故事,那么我想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而这种“精神肖像”是一个写作者跟世界之间的关系。我选择这些人物,是他们触动了我内心的某根琴弦。

南都:这让人联想到波德莱尔在《恶之花》里对各种路人、乞丐、妓女、流浪者等城市边缘人物的书写。你对都市里的边缘人物,或者说在一个当代都市的“陌生人社会”里的社会图景,对人物群像的速写是否有过类似的灵感来源?

王威廉:波德莱尔的精神特质在于呈现所谓恶的那一面。过往文学史总是优美、优雅的,对世界的丑陋邪恶总是遮遮掩掩,是诗人把这些东西呈现给我们看,让我们接纳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我想我的写作心态和波德莱尔恰恰相反,我是想从边缘人身上发现我与他们相通的部分:我能不能跟乞丐发生共鸣、从他身上获得一些我不具备的精神能量?比如我笔下的那位乞丐,他是稍微有点古希腊哲学家的风采的;我写商场售货员,写她如何在枯燥的现代体制里机械地工作。当你以一个特别陌生的目光观察他们的时候,你会很佩服,他们有一种让人惊讶的忍耐力,这种忍耐力不是天然形成的,是一点一点地在社会机制当中形成的。但如今我们已经很少去思考和感受这些复杂的事物。

南都:你的“人像速写”方法是什么?你如何观察并挖掘陌生人的内在?

王威廉:一开始,我只是远远地看着一群人,渐渐地在这群人中间,终于有一个人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当然,我更加相信的是,或许当你盯一个人盯得久了,你就会发现他是与众不同的。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们看起来平淡无奇,结果没想到,平淡无奇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一件外衣。我在观察陌生人的时候,会把他们放在一个人类历史空间里去看,既有一个横向的空间感受,也有一个来自于纵向的历史的感受,叠加在一起,它蕴含我的情感、我的思想、我的困惑。

南都:你在《沉溺》中回忆自己那个热爱科学的童年,后来大学念了物理学、人类学专业,这样的学科背景对你如今对世界的观察、思考和写作有何裨益?对你来说,跨学科背景对一个作家意味着什么?

王威廉:对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从来没有学科偏见。我们现在的知识体系分得太细碎了,尤其是人文学科,也参照科学技术那一套弄得非常细,其实是很可笑的,人类的生活、生存是不可划分的,是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来说,跨学科背景对作家意味着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作家有着学科的偏见隔阂,那他肯定写不好作品,尤其在今天来说更是这样的,我们更加需要一种整体性的视野。因为今天变化太快,各种科学技术、产品思维包围着我们,人要么变成一个经济理性人、要么变成一个终端式的人物、要么变成一个信息茧房里的囚徒,人都被简单化、模式化了。但实际上文学恰恰相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活人活生生的人,而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是要有一套整全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生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南都:你说“远离了灵魂,人工智能会比我们写得更精彩”,你如何理解文学中的灵魂深度?

王威廉:人工智能也擅长写作,它学习了人类的写作方法和优秀文本,任何华美的语言都可以给你无限地创造下去,但是没有意义,它没有写作的冲动,也就离人的灵魂越来越远。文学中的灵魂深度就是指能不能触及到生命真正的问题。所谓灵魂,就是生命体它所蕴含的超越自身的那种莫可名状的力量,一种难以把握的追寻和冲动,是生命的原动力,是它驱动着我们做事情,让我们写作。比如人工智能永远不会感到无聊,你不使用它时它就那样,但是人无事可做或做着不喜欢的事情时会感到非常无聊。这就很有意思了,人有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有他/她作为人的冲动,生命有蒙昧的非理性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  

不以回望姿态,而以“现在进行时”理解文学  

南都:你如今在中山大学创意写作教研室任教。从自己写作到教别人写作,这之间有怎样的困难需要跨越?你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王威廉:坦率地说,我从一个专业作家到大学来任教,心理上还是有些落差的,可能我过去对于高校有一种想象,来了之后发现高校也有它的一整套考核系统,也有它的工作方式,我适应了一段时间,现在已经逐渐适应。

在课堂上我特别希望改变学生们对文学的误解,因为现在有很多学生觉得中文是一个很传统的、老掉牙的学科。我时常纠正他们,我说文学是真正与时俱进的学科,李白与他那个时代的关系,就和你与当下这个时代的关系是一样的,不能以一个回望的姿态去学习文学,而要以一种“现在进行时”的时态去理解文学。同时,文学还是有一个特别严苛的尺度和标准在那儿的,审美有高下,教师需要有一个根本性的立场,要把艺术的尺度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

南都:书中有几篇评述了我们身边同时代的作家,比如魏微、郭爽、马拉等等,读来很有亲近感。为什么写这几位作家?从这些与你同时代、同辈作家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共性吗?

王威廉:有一点其实挺重要的,文学也是一种精神共同体。意思是我们共享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一种大家都互相彼此认可的文学的精神。我写的这些作家,让我觉得吾道不孤,是战友般的感觉。这个时代,若你把尺度拉大了看,作家是一种特别稀有的物种,对每一个写作者来说,彼此以文学情谊去走近对方、理解对方,是非常珍贵的一件事情。比如作家马拉背后的一段故事,我看到他的坚守,看到有人依然把作品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创造来珍惜的时候,我还是会非常感慨的。因为每个作家的命运不太一样,有的作家读者多、有的读者少,但最终衡量一个作家的都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恰恰是来自于文学内部的尺度,它在衡量着每一个作家,这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是最重要的。

南都:你藏书逾万册,却提出了“逃离书房”的想法。这种冲动源自何处?

王威廉:我出生在大西北,那个年代新华书店的书是很有限的,文学意义上的好书则更少,所以我小时候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各种搜刮寻找,也能有100多本的藏书,但那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阅读胃口。上了大学之后,一方面是去图书馆疯狂阅读,一方面是线下疯狂买书,成为我最大的一笔支出。最终,我实现了每一个写作者的梦想:拥有好多的书。直到现在,书都已经放不下了,办公室和家里堆得满满当当,我却开始琢磨说这些书每一本都要读吗?我真的想把有些没用的书给清空。但每当这么去做的时候,就发现有些书舍不得扔,即使以后也不会读,但就是舍不得。这种感觉让我很想逃离书房,想重新回到一种特别原初的状态,就像给自己按个重启键,让自己读一读真正的尤其是最迫切想阅读的那些书。在信息碎片化时代,逃离书房也意味着逃离茧房,向更广阔的田野世界去行走。有时候,真实世界确实比书本、比信息要更重要。

采写:南都记者 朱蓉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0538ta.cn/post/90165.html

分享给朋友:

“专访王威廉:用文学速写人的“精神肖像”” 的相关文章

和他们“健”面后 我决定在龙岗养老

和他们“健”面后 我决定在龙岗养老

  护士在照料老人。  开栏语  春夏秋冬是四季的规律,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  当你老了,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也许是:能走能跳,约上广场舞搭子,每天去跳舞;耳聪目明,背上心爱的相机,去公园“打鸟”;牙齿没掉能吃能喝,约上老闺蜜喝早茶……在脑海里畅想这...

从108个视角看长江

从108个视角看长江

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实习生 苗予辰通讯员 王圆元长江之美,自古以来就被记录在诗篇中、在歌词中、在画作中……作为“长江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览正在湖北美术馆展出。来自长江流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艺术家们,以108件作品,呈现...

红星调查|海南三亚“涉恶”企业被“托管”背后

红星调查|海南三亚“涉恶”企业被“托管”背后

▲陈宪清案中被托管的单位之一三亚海韵度假酒店,目前正常经营红星新闻记者|刘木木 发自海南编辑|郭庄责编|官莉三亚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文集团”),系三亚市国资委旗下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该公司被指定对三亚海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韵集团”...

杭州举办2024云栖大会

杭州举办2024云栖大会

9月19日拍摄的2024云栖大会主论坛现场。当日,以“云启智跃,产业蝶变”为主题的2024云栖大会在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开幕。大会为期3天,除了论坛,还设置人工智能+、计算、前沿应用三大主题馆,全景式展示最新技术形态与产品。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9月19日,观众在“...

女子突发脑梗命悬一线,医生紧急手术助其重获新生

女子突发脑梗命悬一线,医生紧急手术助其重获新生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李林牧 姜婵媛 贾瑾慧“谢谢你们救回我的命,让我能够再次回到讲台……”在武汉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里,手术后恢复了语言功能的秦女士(化姓)向医护人员致谢。44岁的秦女士是一名教师,9月6日下午两点左右,同事发现她在宿舍休息时突然出...

成都首支盲人棒球队成立,在“看不见”的世界里,他们如何一击即中?

成都首支盲人棒球队成立,在“看不见”的世界里,他们如何一击即中?

竖起耳朵捕捉由远及近的蜂鸣,保持专注,把握时机——挥棒击球!迟疑、错过、丢球,瑕疵在所难免,兴奋笼罩始终。这是成都首支盲人棒球队,成立于一个月前,由6位队员组成。除了队长张志宏,其余都是视障者。借助球内置的发声器,队员们得以听到球的轨迹变化,享受打球的快乐。...

全国首例!偷运小乌龟,为何被追究刑责?

全国首例!偷运小乌龟,为何被追究刑责?

“偷运”上千只红耳彩龟,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刑事案件宣判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公认的当地“生态杀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有多大?9月19日上午,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刑事案件一审公开宣判,以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

关注校园食品质量和食材安全,武汉光谷一学校邀请人大代表进校陪餐

关注校园食品质量和食材安全,武汉光谷一学校邀请人大代表进校陪餐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劼 严娉9月14日中午,武汉市江夏区人大代表、武汉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湾郡社区党委书记陈金花同志受邀走进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和该校党委书记江卫华同志一起到班级里陪餐。玉米烧排骨、酸汤牛柳、黄瓜烩热狗、豆腐鱼丸汤……在603班,陈金花看到,菜...

台风蓝色预警:“普拉桑”进入江苏境内 将向偏北方向移动

台风蓝色预警:“普拉桑”进入江苏境内 将向偏北方向移动

中央气象台9月20日0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的中心已于昨天(9月19日)傍晚6点5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沿海登陆(25米/秒,990百帕,强热带风暴级),穿过杭州湾后于晚上9点45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二次登陆(23米/秒,...

重庆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原主任程志毅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重庆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原主任程志毅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据重庆市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重庆市委批准,重庆市纪委监委对重庆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原主任程志毅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程志毅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私自阅看有严重政治问题的境外书刊,结交政治骗子,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出...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