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改委设新局,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开新局
2025年2月5日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透露,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已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这是广东省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所需的机构和职能要求。红星新闻注意到,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开发布一个多月后,2023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后,不少省市区发改委也根据当地情况,陆续成立相应的民营经济发展局或民营经济发展处,以此助力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开新局。
不过,发改委新局设立前,一些省份根据当地情况,早已设立了服务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机构。此轮改革后,原有机构和职能如何整合或划转,这是新局成立后在技术层面需要调整与完善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教授认为,和原有机构相比,如今,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内设机构,可以更好发挥统筹协调功能,在现有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巩固拓展工作成果。
01
经济大省设新局引关注
如今,在发改委设民营经济发展局已不是新鲜事,但经济大省在发改委设民营经济发展局或民营经济发展处,还是引发不少关注。比如2024年1月,福建省委编办批复省发改委调整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处,主要承担“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职责;2024年3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2024年8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以更好统筹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25年2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公开表示,新成立的民营经济发展局将积极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广东发展,加强与广大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
▲2024年11月13日,广东珠海,民营企业九州云箭研制的龙云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图据视觉中国
民营经济发展对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披露,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904.88万户,占全国1/10,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登记在册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广东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民营经济强则浙江经济强”早已在当地形成共识。2024年,浙江有10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26年居全国首位。
在江苏也有89家民营企业入围“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有79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有13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强调民营经济作用时,“56789”是大家熟悉的概语,即“民营经济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这些数据在经济大省的表现更为明显,占比更突出。
▲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
除经济大省外,其他发展中的省份也建立起相应的机构,以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比如2024年1月31日,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2024年2月27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2024年5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挂牌成立。此后报道显示,该局首任局长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文担任,副厅级。
但无论是经济大省还是发展中省份,其在发改委设立的局或处,尽管名称或许不一样,级别也可能是正处或副厅,但其职能都围绕着国家发改委对民营经济发展局职能和定位来展开。
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显示,其内设机构“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职责是:跟踪分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组织实施评估督导;编制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开展政策措施预评估;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发布民营经济发展形势报告;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指导协调服务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02
原有服务机构怎么办?
红星新闻注意到,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经济大省,早前已有服务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局”或“处”,随着“新局”在发改委设立,原有职能和机构如何整合或划转?
早在2003年2月26日,广东省就成立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这是“加快广东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8年后,即2011年1月27日,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挂牌成立,该局设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后改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中小企业局合署办公,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该机构延续至今。
另外,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内设机构中,至今仍保有民营经济处,其职责是:“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推动有关中小企业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建立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维护机制。协调组织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承担省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不仅广东,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情况。因此,各地也因地制宜进行相应改革和调整。比如,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是由山西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更名而来,其管理机构也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调整为山西省发改委,规格为副厅级。调整后,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加强其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等相关职责。对此,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在一篇题为《山西新一轮机构改革,改哪些部门,怎样改》的报道中谈到,“从工信主管调整为更加强势、更有话语权、更具综合性的发改委主管,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局从更高层面上发挥对全省民营经济的推动作用。”
红星新闻注意到,围绕其职责,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设置了五个内设机构,即办公室、政策规划处、协调服务处、统计监测处、交流合作处。
2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先后和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工信厅取得联系。广东省发改委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的框架和机构也已建立起来,主要领导也已就位,但相关职能的整合还需一段时间来磨合和推进。
广东省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首任局长是刁鹏,此前,他是广东省发改委对外开放处副处长。
“我们这边可能会划归中小企业局,但具体还没有明晰。”广东省工信厅融资促进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广东省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后,融资促进处的相关职能可能要划转。
今后,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的职能是否由省工信厅划转到省发改委?2月13日,广东省工信厅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今后,工信和发改之间的职责与分工如何调整,这需省委编办发文明确,“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收到相关文件”。
03
在发改系统设新局意味着什么?
广东省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后,其和原有服务民营经济的机构和职能该如何分工或整合?2月17日,红星新闻就此采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
据彭澎介绍,广东省工信厅民营经济处及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的设立,已有很长时间。如今,在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广东省发改委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进一步表明广东省对民营经济更为重视,这也将更有利于从全省政策和发展规划上统筹和发展好民营经济。
▲2024年10月14日,山西省运城市,在新绛县小微民企山西广圣泉电力器材有限公司,工人抓紧生产订单新型砼电杆 图据视觉中国
在彭澎看来,这次调整或许因“仅在工信系统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服务和管理还不够,还需从产业政策领域来进一步理顺其体制机制”。彭澎说,国家在发改系统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除了体现在全局工作中更加重视外,就是要在政策落实的力度上,进一步加码。
“中小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相关政策制定也应该让省发改委的民营经济局有所承担。”彭澎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教授认为,民营经济发展局设立之前,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角度制定出台政策的分散模式缺乏协同性,“碎片化”的政策难以形成合力,甚至政策效果可能会相互抵消。
“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内设机构,可以更好发挥统筹协调功能,在现有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巩固拓展工作成果。”魏楚说,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后,其他部门仍可以积极履行职责,持续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中小企业局仍负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 韦星
编辑 杨珒 责编 官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