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重创!8艘军用作战快艇直接被击沉:80名特战精英全没跑掉
2月12日,乌克兰特种部队针对位于克里米亚半岛附近海域的"克里米亚-2"自升式钻井平台发起大规模突袭行动,此次突袭最终以乌军特战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而告终。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黑海战区一直是双方角力的关键区域。"克里米亚-2"钻井平台的战略价值远超其民用功能,这座建于苏联时期的海上设施经过多次改造升级,已成为俄军在黑海的重要军事前哨。
该平台装备有S-400防空导弹系统,部署最新型号的"海岸-M"海域监视雷达系统,覆盖范围达300海里,构成俄军黑海舰队的预警网络核心节点之一。此外,平台还承担着军用通信中继、无人机中继补给等多重军事功能,是俄军构建黑海立体防御体系的重要支点。
当日黑海沿岸能见度不足500米,海面风力达到6级,这种复杂气象条件有利于特种作战的隐蔽进行。乌军出动的14艘美制Mark VI巡逻艇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型的近海作战平台,配备先进的隐身涂层和电子对抗系统,具备较强的突防能力。在现代化战争中,天气掩护和装备优势已远远不够。
乌军特战编队在距离目标约20海里处就被俄军的多层次防御系统发现。俄军在克里米亚半岛沿岸构建包括"棱堡"岸基反舰导弹系统、"海岸"防御导弹系统、"猎鹰"无人机侦察网络以及新型电子战装备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这套系统能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持高效运转,体现出俄军在近海防御领域的技术积累。
此次俄军首次在实战中运用最新研发的"海啸-M"岸防导弹系统。该系统采用固液双发动机设计,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命中精度。这种新型武器系统的出现,将迫使各国重新评估近海特种作战的战术体系。
战事进入第二年,乌克兰军方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西方援助的放缓、战略物资的短缺以及部队疲惫等因素,都在推动乌军寻求更具突破性的作战方案。此次突袭行动中,乌军特战部队携带大量电子干扰设备和水下爆破装置,意图不仅是占领平台,更计划实施破坏性打击,以削弱俄军在黑海的军事存在。
俄军反舰导弹精确命中多艘快艇后,整个突袭行动急转直下。多艘乌军快艇在遭到打击后迅速起火,部分特战人员被迫跳海求生。剩余快艇在撤退时未能按照预定预案实施救援,这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暴露出乌军特战指挥系统存在严重缺陷。
80名经验丰富的特战队员的损失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影响乌军特种作战能力。14艘美制Mark VI巡逻艇中的8艘被击沉,这对于本就装备不足的乌海军来说是极大打击。此次失利可能影响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信心,特别是在高端军事装备的供应方面。
土耳其已宣布加强对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管控,这将进一步影响黑海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北约方面表示将重新评估对乌克兰的军事训练计划,特别是在海上特种作战领域的培训体系。美国国会正在讨论新一轮军援计划,包括提供更先进的反舰导弹和电子战装备。
电子战、无人机侦察、精确打击等新型作战要素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突袭战术需要全面更新。未来的特种作战必须更注重体系作战能力的构建,包括电子对抗、通信保障、协同指挥等多个层面。如何在高度信息化的战场环境下保持作战隐蔽性,也将成为各国军事专家重点研究的课题。
黑海地区作为连接欧亚的战略枢纽,其军事局势的演变将持续影响地区稳定。各方势力在这一关键水域的博弈关系到俄乌冲突的走向,涉及地区能源安全、国际航行自由等重大议题。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各方外交渠道也在积极运作,以期防止冲突进一步升级。战事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在维护地区安全与保障各方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