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乌克兰大规模轰炸,乌境内防空警报拉响,多地发生爆炸
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一轮规模空前的联合打击行动。此次行动调动包括图-95MS战略轰炸机、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以及黑海舰队在内的多个军种兵种,共计投入作战飞机68架次,各型导弹156枚,"格拉尼特"巡航导弹42枚,以及"枭龙-Z"、"海鸥-3"等新型无人机124架。这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在单日内投入打击武器数量最多的一次行动。
在打击行动展开的前30分钟,俄军首先出动电子战飞机,对乌克兰东部和中部地区实施大规模电磁干扰。紧接着,来自黑海方向的"口径"巡航导弹和"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构成第一波打击群。这种战术安排体现俄军在电子战与精确打击协同方面的重大进步。此次行动中投入使用的"格拉尼特-X"高超音速导弹,其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较此前型号有显著提升。
在当天的空袭中,全国共有42个重要基础设施目标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位于扎波罗热州的乌克兰最大火力发电站遭受至少4枚巡航导弹的直接命中,导致该地区36%的供电设施瘫痪。
基辅西郊的"蜂鸟"无人机研发中心和哈尔科夫州杰尔任斯基区的坦克维修厂遭到精确打击,多条装备生产线被迫中断运转。此外,切尔尼戈夫州的弹药储存基地也在此次打击中遭受重创,现场目击者报告称,爆炸持续近4小时。
乌克兰全境已连续遭受长达一周的系统性打击。俄军此轮打击行动呈现出明显的"链条式"特征。首先是对乌军的预警雷达系统实施定点清除,随后是对防空导弹阵地进行饱和攻击,最后才是对军工企业和能源设施展开精确打击。这种层次分明的打击序列表明,俄军很可能掌握乌克兰防空系统的详细部署信息。
在2月1日至7日期间,俄军的打击行动大量运用具有人工智能辅助制导功能的新型巡航导弹。这种导弹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实时规划最佳突防路线,并具备一定的集群协同能力。这种技术优势使得乌克兰现有的防空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一周内,防空部队的拦截成功率从此前的75%降至约58%。
俄军选择在2月中旬发动如此规模的打击行动,这一时期正值乌克兰冬季用电高峰,对能源设施的打击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乌克兰的工业生产和民生保障。寒冷天气条件下,乌克兰防空系统的雷达探测效能和导弹发射装置的机动性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也被视为俄军为即将到来的春季攻势进行的战场准备。
俄军此次打击采用"多波次、多方向、多手段"的立体打击模式。第一波次主要由电子战力量和无人机群构成,负责压制乌军防空系统;第二波次由战略轰炸机发射的巡航导弹担任主要打击任务;第三波次则由战术导弹部队实施精确制导打击。这种复杂的作战编组不仅提高突防成功率,也大大增加乌方防空系统的响应负担。
此次行动中首次大规模使用的"海鸥-3"隐身无人机,这种无人机采用先进的隐身设计和电子对抗系统,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它能够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形成规模化打击能力。单架"海鸥-3"的造价约为30万美元,而拦截它所需的防空导弹造价则高达150万美元,这种成本不对称性对乌克兰的防空体系造成巨大压力。
此轮打击行动反映出俄军在精确打击能力、电子战水平和作战协同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在无人机群集群作战、新型导弹突防和电子对抗等领域,俄军展现出的技术水平超出预期。这种作战能力的提升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战场态势,也可能对未来的军事冲突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