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镜像宇宙!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奖者谈创作心得
2月15日下午,一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青少年科幻盛典在福田区深科技城开幕。第三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新书首发、第四届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启动仪式举行,百余位科幻界大咖、教育先锋与文学新星共聚一堂,见证中国科幻新生代以笔为剑,执锋为光,点燃文明探索的星辰征途。一等奖获得者杨程傲接受南都记者采访,透露了获奖作品《时空跃迁》的创作心得——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科幻元素,更加入机器人和镜像宇宙等元素,讲述了科学家通过时空跃迁拯救地球的故事。
获奖书系正式亮相,展现文学性+创造力
在新书发布环节,郑军、三丰、马传思、谢梅、王卫英、陈柳岐、超侠、马国宾、舒伟、岑叶明上台为新书揭幕,第三届“鲲鹏奖”获奖书系正式亮相,包含4部长篇作品和3部短篇作品合集,分别是《涅槃》《陨星》《触不可及》《蓝色眼睛》《一二三四五号前来报到》《太阳熄灭》以及《夜空下的文明之火》。同时,往届已出版6部作品经过封面设计、纸张升级等再次推出,也在此次新书发布会亮相,分别是《灯塔》《石碑》《首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合集》《远大征程》《起点》《第二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合集》。这些作品从数万篇投稿中脱颖而出,凝聚着青少年对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更在科幻元素的细节设置上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和科学素养,为青少年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获奖者谈心得:传统文化结合科幻元素,更加入了机器人、镜像宇宙等元素
随后,第四届“鲲鹏奖”颁奖典礼举行。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终评委员会主任邱华栋介绍了“鲲鹏奖”的历程、规格、宣传等方面总结了其取得的成绩,认为“鲲鹏奖”是文学与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典型案例。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与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结合,拓展学科边界;二是扩大征稿范围,增加科幻插画和AI短片征集;三是探索作品IP化和影视改编,推动出版融合。他强调“鲲鹏奖”在推动文学与科学携手前行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能够展现中国精神和民族生命力。
据了解,本届“鲲鹏奖”于2024年1月启动,征集作品题材广泛,涵盖星际探索、人工智能、生态未来等多个领域。评审工作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邱华栋亲自领衔,王泉根、吴岩等八位权威专家组成终评委员会,历经初评、复评、终评三轮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16个大奖、22个新秀奖和入围奖,“鲲鹏奖”组委会根据投稿和获奖情况,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
颁奖典礼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依次为获奖者颁发证书。作为一名四年级小学生,一等奖获得者杨程傲直言自己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科幻元素创作《时空跃迁》,讲述科学家通过时空跃迁拯救地球的故事。“这是一个保护地球的题材,讲述了一个闯关的故事,里面加入了机器人和镜像宇宙的元素。”杨程傲表示,在参与夏令营的过程中,每天都坚持创作,最终完成了两万多字的作品。“科幻文学是一个文科和理科结合的产物,低年级阶段就对科幻创作很感兴趣,这两年就参与进去了。”获奖作品《时空跃迁》的灵感源于神话、西安阿房宫见闻、科技新闻及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强调科技与人文融合。
第五届“鲲鹏奖”新增原创科幻插画和AI科幻短片赛道
在颁奖典礼之后,第五届“鲲鹏奖”正式启动。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二级巡视员章海蓉在致辞中提到,“鲲鹏奖”作为国内首个面向25岁以下青少年的科幻文学奖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还提到,第五届“鲲鹏奖”将在活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通过新增原创科幻插画和AI科幻短片等新赛道,助力科幻文学破圈跨界,提升青少年对“鲲鹏奖”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鲲鹏奖”还将加强出版发行和IP孵化支持,推动科幻文学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希望每一位怀揣星辰大海的少年,都能以笔为舟、以梦为帆,在‘鲲鹏奖’的舞台上书写新时代的科幻篇章!”她宣告。
从校园到寰宇,“鲲鹏奖”以科幻为舟,载着少年们的奇思驶向文明深处。今日执笔写星河之人,终将成为明日宇宙的叙事者。在这里,每一段文字都是时空的坐标,每一次想象都是未来的伏笔。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