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经济”何以拥有“钞能力”
2月13日晚,《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称《哪吒2》)成为我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影片。截至2月16日早8时,《哪吒2》总票房突破115亿元,距离全球影视票房榜第十名只差5.5亿,很有可能进入全球影视票房榜前10。
不只是《哪吒2》“高开疯走”,在天津和四川宜宾等地,陈塘关、哪吒行宫等景点因哪吒传说而备受游客青睐,成为热门打卡地;《哪吒2》相关的潮玩手办、衍生周边等“一吒难求”;餐饮行业也被哪吒“大闹一场”,除了“哪吒套餐”“主题店”,还有餐厅用哪吒“整活”本地特色,一道“干煸鱿鱼须”让游客想到说天津话的章鱼将军被炼丹炉烤熟的场景……小到街边商铺巧思不断,大到诸多产业踏上“风火轮”,哪吒这一IP从银幕走向现实,成为辐射文化、制造、旅游等多个产业的社会现象,“哪吒经济”应运而生。
一部电影何以拥有“钞能力”?就以其衍生品为例,《哪吒2》体现出了自身的“长尾价值”。根据长尾效应,那些原来不受到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积起来的总收益会超过主流产品。以迪士尼经典电影《狮子王》为例,该影片收获票房7.8亿美元,而衍生品收入更达20亿美元。回到《哪吒2》,据媒体报道,仅参考目前透露销售额的少数商品,《哪吒2》衍生品市场规模便已达到一亿元以上,而目前该片的各类衍生周边仍在如雨后春笋般继续增加。可见,《哪吒2》正在打破中国电影行业依赖票房单一收入的传统逻辑,尽管其较当前票房收入而言相差甚远,但供不应求、盗版横行乃至产品溢价等现状同样不可忽略。这恰恰说明,当下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衍生品市场,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与挖掘潜力,而消费者也同样有意愿以真金白银支持优质IP衍生品。
另一方面,“哪吒经济”更是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如何给予消费者有效供给,要有“万鳞甲”一般坚不可破的质量、众志成城的诚意。“哪吒经济”中的供给者,显然是《哪吒2》的相关制作团队,而在电影的背后,是全国近140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的全力托举——正如其视效总监石超群所言,《哪吒2》是真正意义上动画界的“万鳞甲”。除“硬件”外,拥有新时代的活力而不失底蕴,大胆创新但守住文化根基,“哪吒经济”的供给“软核心”是文化赋能。可以看到,《哪吒2》不仅靠好电影满足消费者的观影需求,更靠坚实的文化基础打造出优质IP,继续创造着新的情感需求、文化需求,让消费场景不断扩大,为多个行业注入活力。
“哪吒经济”一路高歌,但未来更有诸多变数与挑战。作为一部电影,热度始终具有周期性、时效性,如何让爆红变长红,文旅、文创等产业如何打好手中这张文化IP牌,仍需要盘活用好、勤耕不辍。再从长远来看,“哪吒经济”是值得学习、借鉴的经典个案,电影行业需要更多形神兼备的文化产品,而非简单地挪用、改编。而对延伸开来的相关行业而言,更要持续优化各个消费场景背后的产业环境,为优质文化IP提供更好的生长土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