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收款码竟被盗刷?!手机的这个功能一定要打开(内含教程)
近日,湖南警方通报了一起令人警醒的“二维码”盗刷案件。从事手机销售的赵女士,在通过视频向“客户”出示收款码后,账户里的资金却被离奇转走了。明明出示的是收款码,钱款为何却被盗刷了呢?
商家出示“收款码”
几秒内竟被盗刷超千元?
2024年7月,赵女士收到一条陌生人添加好友申请,对方称欲购买手机。双方敲定型号与价格后,对方提出通过支付宝转账付款,且要视频通话来进行付款。
赵女士表示自己先给了公司的收款二维码,对方要求用她自己的支付宝,于是,赵女士将自己的收款二维码提供给对方,随后便看到支付宝被刷了两笔金额。”
就在赵女士展示收款码的短短几秒时间内,就被刷走了1400多元,待她反应过来,对方早已将她拉黑。于是,赵女士选择了报警。
民警通过对现有线索梳理分析,发现这是一起利用受害者缺少对“付款码”等支付信息的保护意识,进行“盗刷”的案件。
警方发现,打开支付宝“收付款”功能, 首先出现的是“付款码” 。其次,赵女士被盗刷的两笔资金,一笔是499元,一笔是999元, 都在支付宝免密支付额度内 。 警方推测,犯罪分子 通过支付宝“付款码”和“收款码”切换的间隙,将受害人的“付款码”截屏或者拍摄下来 ,同时因为受害人开通了支付宝“免密支付”功能, 犯罪嫌疑人利用“免密支付”将受害人的钱进行盗刷 。 民警介绍,不少支付平台的收付款码都存在这样的设置问题,使用者在支付程序中打开收款页面之前往往要先经过付款页面,加之不少用户开通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不用输入密码就可以直接支付钱款,而这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可设置“付款码”隐私保护
关闭免密支付
警方提醒,公众应提高安全意识,注意保护支付信息,不可随意展示给他人。可设置“付款码”隐私保护,关闭免密支付,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商家要提升法律意识,在遇到持有来源不明的付款码的可疑人员时,不可轻易给对方进行扫码。一旦发生财产损失,要第一时间报案。
支持更多新闻 期待更多点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 丨 央视网、健康时报、央视新闻
编辑丨 李楠
责编丨 郭启迪
审核丨 刘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