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一哥”掌门回归,九万亿中信银行新行长浮出水面
担任“信托一哥”掌门人不足一年,芦苇又赴新职。2月14日,多方消息确认,中信信托董事长芦苇将调任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预计完成相关程序后,他将出任中信银行行长一职。今年1月,原行长刘成已赴任中信建投证券,出任党委书记。
芦苇是中信银行的“老人”,曾供职中信银行超过25年,也系内部一步一步成长培养的干部。1971年出生的芦苇现年54岁,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会计学硕士。
芦苇(图片来自网络)
他的履历可圈可点。1997年1月,芦苇加入中信银行,历任总行计划财务部(现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总经理,资产负债部总经理,香港分行筹备组副组长,中信银行董事会秘书。
对于芦苇而言,深圳是他重要的“镀金”之地。2019年初,他南下深圳担任深圳分行党委书记,5月起任深圳分行行长,7月起任总行业务总监。随后,他跻身核心管理层。2020年10月,他升任中信银行党委委员,后任中信银行副行长。
但是,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他一直以党委委员、副行长等高管身份兼任深圳分行行长,凸显了深圳在中信银行甚至中信集团金融板块的战略地位。
2023年,芦苇由中信银行跳转至中信信托担任公司总经理,并于2024年5月升任中信信托董事长,成为“信托一哥”的新一任“掌门”。彼时,中信信托的经营情况正面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
对此,芦苇在去年初发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署名文章传递一些思考。他认为,信托行业的转型,归根到底,就是要在信和托两个字上下功夫。信,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努力强化市场信任。托,是坚守受托人定位,忠实履行受托责任。
“随着信托业务分类新规正式施行,信托业务的服务模式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信托行业要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他如是阐释。
不过,伴随这次回归银行,芦苇将如何兑现其对于信托发展与转型的观点成为未知。
记者还获悉,芦苇在深圳分行任职多年,身边同事对其评价较高。还有内部人士认为其“长期以来都是业务的骨干、情商颇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信银行官网披露的高级管理人员仍未更新,其中包括执行董事、行长刘成,执行董事、副行长、风险总监胡罡;副行长谢志斌;纪委书记肖欢;副行长吕天贵;副行长贺劲松;业务总监陆金根;董事会秘书张青等。
目前中信银行高级管理层
作为中信集团的核心板块,中信银行1月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中信银行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36.46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归母净利润685.76亿元,同比增长2.33%。不良贷款率 1.16%,比上年末下降 0.02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09.43%,比上年末上升 1.84 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5303.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8%,逼近10万亿大关。
目前,中信银行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是方合英。2023年4月,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接任朱鹤新成为董事长,朱鹤新已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方合英也是中信银行的“老将”。从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任行长,曾任苏州分行行长、杭州分行行长、本行金融市场业务总监、副行长、财务总监。2020年12月起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
实际上,在股份行阵营,目前依然有行长“空悬”,浙商银行、恒丰银行行长仍未到位,其中恒丰银行行长人选空缺已经2年。浙商银行则仍由董事长陆建强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另一家股份行也面临人事震动,1月27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去该行董事长。有媒体消息指,李民吉此前已失联。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