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独角兽图达通借壳上市!不到三年亏了5.37亿美元
2025年2月14日,港交所迎来一场颇受关注的资本运作——激光雷达“独角兽”图达通(Seyond)以117亿港元估值借壳SPAC公司TechStar登陆港股,成为继禾赛、速腾聚创后第三家上市的国内激光雷达企业。
有资本分析师解释,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属于典型的“借壳上市”方法,这样可以绕过IPO复杂的审核流程,缩短上市周期。
从上市流程看,激光雷达领的另外两家龙头企业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都是通过正常IPO流程完成上市的,而图达通却选择了借壳上市的方法,应该如何解读?
与蔚来的“共生游戏”
图达通的崛起,离不开两位“百度系”创始人——CEO鲍君威与CTO李义民。鲍君威曾是百度自动驾驶硬件负责人,李义民则主导传感器技术研发。两人于2016年创立图达通,瞄准激光雷达赛道,并凭借1550nm波长技术(全球唯一大规模量产车规级产品)一鸣惊人。
CEO鲍君威
图达通的猎鹰系列激光雷达最大亮点在于,探测距离可达500米,性能碾压主流905nm产品,适配L3/L4高阶自动驾驶。
这一产品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23年,其ADAS激光雷达销售收入全球第一,市占率一度高达27.5%。图达通更是获得了蔚来资本的三轮注资,蔚来九款车型标配图达通雷达,贡献了92.4%的营收(2024年前三季度)。蔚来汽车销量大涨的2022年,图达通营收同比激增1341%。
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然而,营收的大涨却无法弥补财务上的亏损。
从公开数据看,2022年至2024年前9个月,图达通的收入分别为6630.2万美元、1.21亿美元及1.19亿美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1.88亿美元、-2.19亿美元及-1.30亿美元,不足三年累计亏损5.37亿美元。
究其原因,有几方面可以解读。
首先,1550nm 激光雷达产品本身定位高端,生产工艺复杂,砷化镓材料价格是硅的数十倍,叠加车规认证、量产爬坡费用,研发开支占了亏损大头。尽管图达通一直在努力降成本,但收效甚微。
这一点也在财报数据上得到了印证:贡献超9成营收的猎鹰系列,似乎一直是“赔本赚吆喝”,连续几年都处于亏损状况,报告期内其毛利率分别为-64.6%、-36.2%及-15.7%。
蔚来销量的波动,也直接冲击了图达通业绩。2024年1-10月,图达通中国市占率从27.5%暴跌至14.6%,被速腾聚创(260%出货量增速)、禾赛科技(108.2%增速)及华为(26.4%市占率)反超。
其次,图达通除汽车领域外,还向智慧矿区、低速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新领域拓展,在新业务拓展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市场开发、项目建设等,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加重了整体亏损。
竞争对手围剿
技术路线上的优势,换个角度也成了图达通的禁锢。
有分析师指出,相比图达通1550nm的“曲高和寡”,竞争者们的905nm因材料成本低(硅基接收器)而成为主流趋势。虽然图达通后来被迫推出905nm的灵雀系列,但性能又未达预期。
在愈演愈烈的汽车价格战中,竞争对手们并没有给它喘息调整的机会,而是不断打出“性价比”牌深挖下沉市场。
禾赛科技在2024年前三季度出货27.9万台,计划2025年激光雷达价格减半,主攻15万元以下市场。速腾聚创推出售价低至200美元的MX系列,2024年前三季度出货38.2万台,同比增长260%。华为凭借问界、智界的销量,2024年激光雷达出货超30万台,市占率26.4%,成本控制能力上也碾压了图达通。
对资金需求迫切,急于快速扩张,或许正是图达通此番Spac上市的原因之一。
TechStar在公告中表示,目标公司(图达通)将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能力并扩大产能,以期在增加规模经济的同时控制物资成本,继续提高毛利率。
根据招股书的信息,本次上市募资4.74亿港元,60%将投入新架构研发,20%扩产(平湖基地投产后年产能增30万台),剩余资金用于全球化。
从这些信息来看,图达通的发展规划还是很清晰的。根据灼识咨询预测,全球ADAS激光雷达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23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52.4%)。但在价格战已白热化的当下,图达通能否如期在2024年Q4实现正毛利,并通过灵雀系列打入15万-20万元车型市场,与禾赛、速腾实现贴身肉搏,仍是未知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