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小微整治”点位完成近一月,成效如何?走访:方便不堵,再也不用绕行10分钟
春节前,由市城管委牵头、成都城投集团负责实施的第一批“小微整治”点位全部治理完毕。时间过去快一个月,这些点位运行情况如何?有没有实实在在达到缓堵治堵的效果?
2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小微整治”科学治堵现场工作人员,再次走访点位“回头看”,从前后对比、现场运行、周边市民评价多角度,来看“微手术”后首批点位交出的“成绩单”。
点位1:苏坡西路与四威北路交叉口 市民:过去要绕10分钟
苏坡西路与四威北路交叉口,周边有很多商户。付师傅所在的油漆建材店在这里开店了20多年,每天都要过马路到对面的青羊区旧货市场取货。
“方便太多了,简直就是为我们修的。我们商户每天少说也要走20多趟。过去这里没有过街通道,我们运货存货都需要跑到三环路去绕行,绕要绕10分钟,现在1分钟就过去了。”付师傅感叹,“走在斑马线上,肯定也安全得多。”
治理后的苏坡西路与四威北路交叉口
该点位将原有的绿化带拆除后,增加了斑马线,以及行人的二次过街通道。
“在过去,这里是一个丁字路口,很多情况下行人会翻越绿化带过马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行人正常过街,需要从前方约800米的三环路绕行,既不方便,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三环路辅道的交通压力。”“小微整治”科学治堵现场工作人员李祥介绍。
点位2:光华大道成飞路口
市民:不用再等四轮红绿灯回家时间
光华大道二段与成飞大道交叉路口是成都的重要城市干道,车流量大,在早晚高峰期,经常出现车多拥堵的情况。这里也是7个路口提能改造项目之一。
2月14日上午9点,记者在现场看到,车辆有序地排队等待红绿灯。随着由光华大道驶往成飞大道左转车辆的增加,进出城车辆的通行也变得更畅通。
治理前的光华大道成飞路口。图由受访者提供
治理后的光华大道成飞路口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光华大道这条主线,整治后确实变化很明显。”市民李先生还记得,如果是星期五走这条路,“红绿灯可能等四轮,差不多在这个口子就要耽搁10分钟。像是今天早上走这条路,我以为还要等两轮红绿灯,没想到就等了一轮。我自己对比了一下,比以前要节约10分钟左右。”
针对该项目,此次“小微治理”是采用“改绿还车”方案。“小微整治”科学治堵现场工作人员李祥介绍,在光华大道成飞路口进出城方向,将中央绿化带“瘦身”,“腾出”一条左转专用车道。具体来说,中央绿化带“腰围”从6米减至2.5米,压缩中间绿化带增设90米长左转车道(进出城)。
左转车道的能力增加了,左转车与直行车在路段相互干扰的频率降低了,交通瓶颈也就解除了——此次成飞大道与土龙路路口、成飞大道与光耀三路路口都被纳入第一批“小微整治”点位。从交管部门的数据来看,治理后三个点位的早晚高峰拥堵指数明显下降,车辆运行速度明显提升。以成飞大道土龙路口点位早高峰为例,拥堵指数从实施前的2.231下降至1.091。
点位3:圣灯路(少东家门口)点位
市民:学生过马路安全多了,来往车辆也不堵了
圣灯路(少东家门口)点位是此次“小微治理”点位中17个路口信号灯改造点位之一。过去,没有信号灯,也没有斑马线,旁边紧邻成都四十九中,离东郊记忆不远。
“肯定方便得多了。在早上,这里送娃娃的家长很多,晚上游玩的人也很多,来往车辆也多,这里距离东郊记忆很近。”餐店商户曹女士介绍,“安上红绿灯后,尤其是对于上学放学的学生帮助很大,堵也没有那么堵了,我们过马路也安全放心些了。”
治理后的圣灯路(少东家门口)点位
该路口新增了交通信号灯。包括两组车行道灯和三组人行道灯,同时增设了人行过街斑马线。
“在过去,因为没有信号灯、斑马线,交通混乱,容易形成拥堵。随着信号灯和斑马线的增设,能够更好地解决市民安全过街的问题,方便车辆有序通过丁字路口。”李祥介绍。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陈怡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