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治堵|三起“微手术”,新都区3公里马超路通行时间缩短约15分钟!
自成都市开展“开门治堵”工作以来,先后两次发布了上百个拥堵治理点位,新都区马超东路与西路(简称马超路)是横贯新都新城区的城市主动脉,全长3100米。因沿线交叉口多,左转、掉头与直行的车辆相互干扰,路口处车辆反排导致拥堵情况格外突出。
2月14日,常年开出租车途经此路段的陶师傅告诉记者,以往高峰时段这三公里的路可能要半个小时才能通过,而现在的通行时间预计减少了一半。
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该路段拥堵情况减缓?2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分局副分局长何静宇,对方表示:“我们通过在路口处增设左转专用车道、后移人行横道、引进秒级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三个措施,使得该路段拥堵指数由1.432下降至1.048,沿途路口车辆的排队距离平均缩短约200米。”
▲香城大道马超东路段
左转、掉头、直行相互干扰?
增设左转车道
据了解,新都区马超路是横贯新都新城区的城市主动脉,全长3100米,宽40米,为双向四车道,道路日均车流量超过5万辆,沿线有8个交叉路口、11个居民小区,还涉及10所学校、新都区人民医院、香城体育中心及多个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综合体,是新都新城区的核心地段。 在本次整改之前,沿线各路口左转、掉头车辆排行较长,并且会对直行车辆形成干扰,影响整个路口乃至整条道路的通行效率。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段,车辆反排导致沿线多个路口同时出现交通拥堵,是全市第二批次88个治理堵点之一。
对此,2月14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分局副分局长何静宇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减少路口处不同走向的车辆相互干扰,日前成都交警对该路段的5个车流量大的路口车道进行了重新分配,占用部分对向车道增设左转专用道,“整改前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路口处分别直行带左转和直行带右转,车道重新分配后,路口处则变成了一条左转专用道、一条直行车道和一条直行带右转车道,能够极大程度缓解车流相互干扰造成的交通拥堵。”
▲路口增设的左转专用道
▲路口已变为三车道
人行横道后移
掉头效率更高、行人过街更安全
为兼顾效率与安全,成都交警针对马超路沿线路口交通标线进行优化,在斑马线前增设非常醒目的黄色网格线,用以标示禁止停车的区域,同时起到一个缓冲和警示作用。通过黄网格线的施划,将斑马线后移,退出生命的视距,让出生命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路口人车通行安全。
何静宇表示,斑马线后移之后,借助左转车道掉头的车辆需驶过人行横道与网格线才能实施掉头,掉头区域更宽,确保能够一次掉头,“此举既能提高掉头的通行效率,也能避免少部分机动车借助人行横道掉头,对行人造成安全隐患。”
红绿灯配时如何更高效?
引进“秒级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
马超路交通流量大,时变性强,多时段固定配时方案无法很好匹配流量的动态变化。何静宇介绍道,为持续优化马超路拥堵治理方案,成都交警在马超路上线了“秒级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系统利用AI算法,实时监测车流量,并根据车辆多少,自动调整红绿灯配时,做到“车多就多放行,车少就少放行”。
“时间和流量精准匹配,将传统的‘车看灯’模式升级为‘灯看车’的智能随机应变模式,实现信号灯控制智能化、精准化。”何静宇说。
▲民警指示增设的“秒级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设备
整改之后
司机体验:通行时间缩减了一半
2月14日,在香城大道马超东路段与育英路交叉口,经常从此路段开车经过的出租车司机陶师傅告诉记者,驾驶通过感受直线上升,“以前这3公里的路程在高峰期要开半个小时,而现在15分钟左右就够了,时间缩减了一半,接送乘客都更加快捷了!”
几乎每天开车从此经过的石先生也表示,他已注意到了路口处增设的左转专用道,“以前左转和直行共用一根车道时,前方等候左转的车辆总会阻碍后方正常直行车辆,以致于两三个红绿灯可能都通不过一个路口,而现在基本上只要一路口绿灯通过,后续多个路口都能做到基本不等或只等一个红绿灯!”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编辑 陈怡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