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新指引:降准降息节奏或有变,股市、养老金融被强调
2月13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操作指明方向。
去年底货币政策定调转向“适度宽松”后,市场在2024年12月对2025年的降息预期较强,但截至目前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尚未落地。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表述提到,“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分析指出,2025年货币宽松基调不变,但面对海外再通胀、地缘关系和贸易政策变化等不确定性,央行降准降息节奏不确定性增加。此外,《报告》注重对科技和消费支持,资本市场、养老金融以专栏形式被强调。
降准降息仍必要
当前或不是加码宽松合意时点
在货币政策总基调方面,《报告》重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择机调整”。相较于2024年三季度报告中前置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报告》更重视货币政策推出的时机。《报告》指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记者注意到,《报告》对外部环境关注度明显提高。《报告》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2024年三季度报告对应的表述是“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世界增长动能总体放缓”。央行在《报告》中提到几个关键点包括“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分化”、“货币政策紧缩立场有所放松后,近期通胀又有反弹”、“多国面临财政与债务风险”。
同时,《报告》释放出明确的稳汇率信号。《报告》维持“三个坚决”表述,即“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财通证券分析师陈兴指出,与2024年三季度报告相比,《报告》删去“保持汇率弹性”,重提“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反映了人民币汇率阶段性承压或一定程度影响货币政策节奏。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伟认为,《报告》提到“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货币宽松基调不变,降准、降息仍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必要手段,但需把握节奏。
财通证券分析师同样表示,尽管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表述中,仍然提到“强化逆周期调节”,但相对三季度报告中的“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似有弱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表述,相对更接近二季度报告中的“加强逆周期调节”。这也在侧面印证,当前可能不是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的合意时点。
注重对科技和消费支持
资本市场、养老金融被强调
《报告》重新提到“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去年三季度报告中没有提及,而一季度报告中有对应表述“加大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并且在专栏2中进行分析。
对当前盘活存量的可能去向,《报告》表示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科技和消费被重点提及。
陈兴表示,《报告》新增“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表述,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消费提至首位相印证,消费金融政策或持续加力。
此外,《报告》专栏2专门介绍了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落地成效。《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1月末,互换便利共开展2次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支持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近600亿元;2024年披露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接近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报告》提到,两项工具均内嵌逆周期调节属性,在股市超跌、股价被低估时,行业机构和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买入意愿较强,两项工具使用量会比较大。《报告》表示,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并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两项工具使用便利性,更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其次,《报告》专栏5对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进行了详细解读,主要措施包括加大养老金融供给力度、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等。陈兴称,参考海外经验,未来个人养老金或将在税优力度提高、投资品类放宽、缴费上限限制突破等方面进行优化。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