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李书福豪掷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吉利如今赚了还是亏了?
2008年,一份收购沃尔沃汽车的计划书在汽车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
吉利一个刚成立十年之久的小老弟,竟然妄想收购行业老大哥沃尔沃。
为此,李书福豪掷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所有人都认为这钱会打水漂。
在大众看来,吉利吞并沃尔沃无疑是“蛇吞象”。
但是,十四年过去了,吉利和沃尔沃又有着怎样的现状?
当初李书福那个看似“冲动”的决定,是赚了还是亏了?
沃尔沃汽车公司站在了悬崖上
作为行业老大哥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在面临欧洲重组运动时,依然被沃尔沃集团“抛弃”了。
1999年,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沃尔沃集团将沃尔沃汽车公司出售给了福特集团。
但即使改嫁他人,沃尔沃汽车公司仍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沃尔沃轿车公司进入到了福特集团后,受到了许多约束和限制,更是失去了决定权。
就像一只在森林中纵横的猛虎被关入了狭窄的笼子里,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优势。
雪上加霜的是被限制了十年的沃尔沃公司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陷入了销量下滑至冰点、负债累累等绝境。
于是,福特公司也选择抛掉沃尔沃轿车公司这个“累赘”。
面对公司的种种困境,沃尔沃公司究竟该何去何从?
一掷千金,迎娶“落魄公主”
在沃尔沃汽车公司陷入绝境时,早就盯上它的李书福出手了。李书福豪掷18亿美元,获得了沃尔沃公司的所有权。
其实,早在吉利汽车成立之初,李书福就曾立下豪言壮志“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
别说外界了,就连当时吉利汽车的内部人员都认为李书福是在痴人说梦,毕竟两者间的差距简直就是一条无法跨越的天堑。
但是,在收购之初,面对着吉利汽车伸出的橄榄枝,沃尔沃汽车公司却犹豫了。
这个成立不久的汽车公司小老弟真的能给沃尔沃汽车公司带来希望吗,会不会是从一个火坑跳向了另一个火坑呢,两个完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能否被克服?
最重要的是,员工们的薪资待遇会发生变化吗。
为了打消沃尔沃公司的担忧,吉利公司率先提出“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给予沃尔沃自身足够的决定权。并且在沃尔沃汽车公司争取合理权益时,吉利公司也进行了积极的回应。
在多次交流之下,沃尔沃汽车公司看到了吉利汽车的诚意,决定下嫁于这个“毛头小子”。
但是,高昂的聘礼却让吉利公司犯了难。
吉利公司尝试了各种方法,贷款、各种融资,但在最初均收效甚微,没有人看好这个一心想要“蛇吞象”的狂妄人。
在面临无数次拒绝之后,李书福提出了“在哪里投资,未来基地就落户在哪里”的口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书福最终还是凑够了足够的资金。将沃尔沃汽车公司这位“落魄公主”迎娶回了家。
但是,依旧没有人看好李书福。所有人都在等着“象撑破蛇的肚子”。
毕竟,在跨国收购领域,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更有人总结出了“七七定律”,跨国收购案例中70%都失败了,而70%的原因是两者间巨大的文化差异。
将沃尔沃接到吉利公司后,真正的难题才开始。如何将一个走豪车路线和另一个走大众路线的品牌合二为一呢?这成为了令所有人头疼的问题。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即使已经将沃尔沃汽车公司收入囊中,李书福也没有忘记最初的承诺,吉利依然是吉利,沃尔沃依然是沃尔沃。
双方互相尊重,各自发展。真正做到了还给沃尔沃这头猛虎一座广阔的森林,做到了“放虎归山”。
而沃尔沃也没有辜负李书福的期待,有了足够的决定权和自由后,选择了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沃尔沃撒丫子奔跑在前进的道路上。
短短几年间,沃尔沃的全球销量已经是过去的一倍之多,更是强势的打开了中国市场,仅在中国的销量就已经是最初的五倍。
吉利不仅是吉利,沃尔沃不仅是沃尔沃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沃尔沃的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吉利又从这次豪赌中获得了什么?
在进入到汽车行业的最初,吉利汽车难以在已经形成的国内汽车行业内站稳脚跟,李书福为了打出吉利的名号,选择了做低端市场,立志于“造老百姓买的起的好车”。
这个道路无疑是很正确的!吉利汽车很快就打开了国内市场,销量也已经是国内的领头人。
但是,低价策略也仅仅在国内有用,想要打开国际市场,必须要选择其他不同的方法。
这时的李书福就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沃尔沃汽车。这个面临着无数困境的老大哥,在李书福眼里却是打开国际市场的最好选择。
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后,其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时积累的经验将是吉利汽车最大的财富,在沃尔沃汽车的带领下,吉利汽车逐步走向了国际视野。
而在双方相互适应后,更是合作突破了众多技术难题。在耗资110亿美元建立了新的平台之后,更是创建了独一无二的全新基础架构。
现如今,吉利和沃尔沃皆进入到了发展的全新篇章。提到当年的收购沃尔沃事件,众人都佩服李书福有“蛇吞象”的魄力。
故事的开头,只是一个失败的机会
李书福最初并不是造汽车起家的。刚开始的他,什么都卖,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卖什么。从开照相馆、生产冰箱、再到开摩托车厂。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李书福又盯上了造汽车。可汽车哪是那么好造的,为了弄清汽车的构造,他亲自拆开了两部汽车,并试着将其组装起来。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陪着领导视察的他,表达了自己想造汽车的想法,希望能有一次失败的机会。
也正是这次机会,李书福才得以开创了自己的汽车王国。
收购沃尔沃公司,并没有像大众所预料的那样血本无归、负债累累。
李书福通过此次收购事件,将吉利汽车推向了国际化,打响了吉利汽车在全球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购买吉利汽车。
截至到2024年,吉利汽车的以334万辆的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三,其一年的营收更是到了1677亿元,净利润也超过了130亿元。
甚至在疫情期间,吉利汽车的销量依然稳居全国第一。收购沃尔沃公司的决定,最终让李书福赚了个盆满钵满,令人羡慕呀。
中国工信产业网2021-12-15百年百企|“放牛娃”书写传奇造车史
中国经济网2017-07-19李书福为什么要收沃尔沃
新华社客户端2020-04-01瞭望丨并购十年:顺大势谋双赢——专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