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狗、AI+花灯、八段锦……深圳这场活动吸引数万人打卡
机器狗敲锣、AI+花灯、与AI智能体玩转飞花令、八段锦教学……2月12日,“巳巳顺荔,深生不息”深圳大学2025年元宵市集在该校粤海校区热闹开“巳”。这是深圳大学第二次在元宵节敞开校门,深大在校学生、教职员工、校友以及数万名深圳市民畅游市集,打卡灯会长廊、采福街,共赴富有科技感、创意十足、诗意满满的盛宴。
据悉,元宵市集高校游园活动是深圳大学重点打造的“文化精品项目”之一。本次元宵市集以校地合作夯实文化根基,以多元参与拓宽创新边界,以师生原创彰显学术底蕴,既延续了首届活动的“国潮基因”与烟火气,又通过科技赋能、跨界联动与学科实践,打造了一场“可玩、可学、可感”的校园文化盛宴,成为深圳高校与城市共生共荣的鲜活样本。
原创,是今年深大元宵市集的最大看点。本届市集主视觉logo由深大艺术学部陈振旺教授团队设计,以荔枝元素为核心,融合传统纹样与现代几何美学,呼应“荔园”文化标识。活动不仅是校城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更是深大精神的一次多元绽放。李象群团队雕塑作品《吉祥小蛇》、深大师生原创设计的千米灯会、青春绚丽的节目表演、五大特色街区、各学院带来的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横跨该校粤海校区“南北”的两座天桥变身为千米灯会长廊,成为氛围满满的元宵景观。天桥上,“荔光满园”旋转灯笼、“荔圆灯笼”绣球滚灯与深大校园夜景交相辉映,解锁了校园文化符号的全新打开方式;4.2米高的“荔闪星途”荔枝球灯、光影灯谜装置等,展现了艺术与工程的跨学科碰撞;5米高月球景组惊艳全场,这些均由深大师生参与设计和布置。
(图:深圳大学融媒体中心摄影部)
在“艺术荔美”街区,艺术学部设计的AI灯笼·元宵灯具融合花灯文化与AI技术,让传统文化和“赛博”相遇。参与者根据个人喜好在纸上绘制图画或写下一段描述语后,AI生成专属样式,将图片插入灯箱,即可收获独特的中国式浪漫。小学生黄家信在体验后兴奋地说:“我和AI合作画了个炫酷的机器人花灯,感觉十分惊艳!”
活动现场,身着“大花袄”深大学生原创机器人吸引得不少小朋友驻足互动。该机器人身着“大花袄”,使用了最新的大模型技术,大家可以体验与该机器人对话交流,玩转最新AI+科技产品。
“健康荔影”街区为师生和市民构筑起一方身心疗养的天地。医学部别具匠心地设置“养生八段锦”教学与“中药奶茶”品鉴,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吸引了各年龄层的市民排队体验。
“科技荔光”街区则为传统元宵注入硬核科技基因:这里既有国防重器的钢铁脊梁,也有智能技术的炫酷应用,还有星辰大海的浪漫想象。“飞花令”是元宵节的传统项目,深大则将传统与科技结合,设置AI飞花令擂台,让参与者与AI智能体同台竞技。
机器人展区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光明实验室的多模智能机器人吸引着大朋友的争相体验,可以敲锣的机器狗成为小朋友的最爱,深大RobotPilots(RP)机器人俱乐部展示着全国大赛冠军作品,让市民体验了科技操控乐趣。
(图:深圳大学融媒体中心摄影部)
在升级版的“精武驿”展区,海陆空天军事装备模型阵列,模拟打靶射击区和模拟飞行驾驶区人潮涌动,握持仿真枪械和驾驶器的体验者神情专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生利用AI技术搭建虚实相生的“数智荔园”,帮助深大本科大一学生缪濡轩与校园虚拟建筑完成了“跨次元云合影”。在高等研究院学生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说中,天体物理模拟软件宇宙沙盘模拟演绎神秘的天文现象,引发阵阵惊叹。
当天下午三点开始,该校致信楼畔的露天舞台奏起欢乐乐曲,在读学子、深大校友、少年儿童轮番登场,闪耀舞台。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表示,在本届元宵市集上,无论是邀请中小学生共同参与摊位和演出,还是学校推出的元宵节版“影视思政”,都是丰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形式,希望在欢乐的节日里,开放大学校园,推动教育资源跨学段贯通共享。
本届元宵市集延续校地联动的特色,在首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南山区的合作。南山区委组织部、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校地统战工作联盟、南山团区委、粤海街道、深大社区等属地单位深度参与,通过党建项目共建、资源共享,推动校城文化融合与基层治理创新。
此外,在南山区“自然活力”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的深圳大学展区,《速度》等4件大型展品错落分布于校园各处,形成露天美术馆的沉浸体验,打造高校与社区文化共融的典范。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通讯员 李世卓 王若琳 陈文真 李若麟 陈培佳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署名除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