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哪吒2》破百亿,这部“成都造”正在重塑中国动画的全球坐标
一定意义上,它对于国际市场的“推门”作用,会让海外观众重新打量中国影片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
就在刚刚,网络平台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点映、预售及海外票房)突破100亿元,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TOP3,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名。目前,《哪吒2》观影热度仍高,不少网友踊跃二刷、三刷,海外也已同步上映,这部“成都造”现象级影片,正以不断刷新的票房奇迹重塑中国动画的全球坐标。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哪吒2》在单一市场票房成绩的突飞猛进,在海外,《哪吒2》的票房空间也充满想象力。据报道,《哪吒2》在北美地区排片总数突破700间,仅预售票房就超越了近20年华语片首周末票房;在澳新地区排片总数突破116间,斩获近20年华语片澳新地区点映票房冠军,基本是开场即售空的情况。
目前针对《哪吒2》最终票房的预测,猫眼专业版给出的数字是160亿元,如果海外票房给力,也不断创造新纪录的话,那么对《哪吒2》的关注重点,将不再仅仅是票房数字,影片所引起的观影热潮,所制造的文化现象,所触发的东西方电影创作与市场的交流与碰撞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每个衍生话题,都会在所处层面激起舆论涟漪,并有可能牵出具有震荡感的巨大变化。
目前《哪吒2》达成百亿票房,可以看到来自观众以及多方力量的支持,在票房过90亿之后,全网助力《哪吒2》冲锋的“百亿补贴”模式便已开启(“百亿补贴”即中国人文化与消费习惯中的“凑整”心理),成为融合了开心、骄傲、兴奋、寄托、展望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发行为,这一行为包含了对中国古典故事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也意喻着中国观众的文化代言愿望有了新的载体。从“哪吒闹海”到“哪吒出海”,中国观众也对《哪吒2》寄予厚望,期待外国观众能从作品中得到与中国观众一致的心理与情感共鸣,这一共鸣具有加深东西方人民互相了解与交流的作用,因而显得颇为重要。
其实不止是观众,全国多地城市都对《哪吒2》大开绿灯,为影片在创造新纪录的路上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郑州的河南省人民会堂“上午开人大会议,下午放《哪吒2》”被网友称赞接地气;作为《哪吒2》导演饺子求学以及制作影片的福地,成都在最近更是变成了一座“哪吒之城”,哪吒元素遍布这座城市多个标志性地点,向外界宣传着成都与这部现象级动画电影之间的关联。此外,作为出品方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门口,更是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地。
《哪吒2》是“成都造”,“川味浓”,当影片逐个打破票房纪录,文创产业也正不断反哺这座城市——影片的票房越高,越会给成都制造“名片效应”。事实上除了成都,诸多与该片相关的创作者、公司、机构,都会从《哪吒2》那里得到诸多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收益。
某种程度上,《哪吒2》的产业贡献,或将与它的文化贡献并重。特别在提升市场信心方面,它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而在产业格局方面,它则具备了重塑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它真正让人看到了“本土孵化、全球辐射”的能力。一定意义上,它对于国际市场的“推门”作用,会让海外观众重新打量中国影片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
所以,现在讨论《哪吒2》的百亿票房,应当脱离单纯对数字的追求与喜悦,而应在继续追求更高票房的同时,同步去理解这部影片的创作逻辑与成功要素,并将这些要素一一分解,变成后来者可学习、可复制、可执行的方式与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使影片所创造的高票房奇迹得以长时间延伸,并传导到行业、市场、文化与观念当中去,让《哪吒2》的价值得到远超乎其作品本身之外的发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韩浩月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