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汉正月十六“拉保保”:数十万群众热情参与,高校教师被拉成“保保”喜笑颜开
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四川广汉迎来热闹非凡的“拉保保”民俗活动。此次活动作为广汉市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吸引了来自广汉及成都、绵阳等地数十万群众热情参与,共同体验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盛宴。
“拉保保”又称“拜干爹”“认干爹”,这一川西平原上最纯朴、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源自清朝乾隆年间,分为“游百病”和“拉保保”,由两个民俗相融、发展、演变而来。
每当“拉保保”成功一对,围观的游客就鼓掌欢呼
当天,在广汉市区房湖公园和金雁公园两个主会场,到处张灯结彩,人潮涌动。上午8点30分,“拉保保”活动正式开始。家长们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物色”合适的“保保”,“有眼缘”成为重要的选择标准。活动中,孩子家长将孩子的帽子戴在心仪的“保保”头上,双方喜笑颜开,即表示“拉保保”成功。随着一对对“保保”和孩子的成功配对,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一名男士被人拉去当了“保保” 广汉宣传部供图
“我的孩子今年5岁,今天特意赶来给孩子拉个‘保保’,准备拉一个长相富态的,护佑孩子成长。”来自成都的张丽满怀期待地说。
“拉到了!拉到了!”随着人群中一阵欢呼,一位长相儒雅的男子被大家簇拥着,和孩子家长一起走向“登记处”。这也是当天房湖公园内拉成功的第一对“保保”。双方家庭登记后,一起拍照留念,组委会还专门准备了礼物,赠送给“拉保保”成功的“幸运家庭”。“孩子刚满3个月,今天顺利拉到‘保保’,还是第一对,很开心!”孩子母亲王蕊说。
▲“保保”完成登记后,两家人合影 广汉宣传部供图
“听说广汉有个‘拉保保’活动,我们特意来玩,同时做一些学术研究,没想到被拉成‘保保’。孩子很可爱,祝愿孩子健康成长!”来自山东烟台的高校教师李全生笑得合不拢嘴。
来自广汉新丰的陈蓉,则成为房湖公园内被拉成功的第一位“女保保”。“你要努力学习,快快乐乐长大。”陈蓉和孩子父母互留了联系方式,拉着孩子的手叮嘱道。
每当“拉保保”成功一对,围观的市民和游客就鼓掌欢呼,还有许多人用手机拍下这热闹喜庆的场面。
“拉保保”是2025广汉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广汉“拉保保”活动源于川西民俗“游百病”和“拉保保”,历经三百余年发展,已从最初的民间自由活动演变为“民俗节日”。该活动不仅是广汉人文脉络最长、群众参与最广的地方民俗活动,还被誉为“华夏民俗一绝”。2003年,广汉市委、市政府将其正式命名为“广汉保保文化节”,并纳入地方节日。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纳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一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广汉市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据介绍,“拉保保”也是2025广汉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拉保保”民俗活动现场人山人海
从2月7日(正月初十)开始,系列活动在广汉雒城门广场拉开序幕,非遗体验、非遗展演、非遗集市、非遗绝技等轮番展现。在金丝面展区前,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金丝面制作技艺在2023年4月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现场看师傅擀面、揉面、切面,做出来的面条细如发丝,闻起来气味浓香,一看就非常有食欲。”来自绵阳游客陈霞说。
另外,广汉缠丝兔、汉州剪纸也颇受欢迎。非遗集市上的汉州面具、广汉糖画、植物蓝染等展区也非常热闹,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编辑 包程立 责编 邓旆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