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险企竞争格局生变:有公司业绩扭亏净资产却缩水超百亿
近日各大银行系险企陆续晒出“成绩单”。数据显示,2024年10家银行系险企共揽收保费4141.95亿元,同比增长13.70%;合计实现净利润99.42亿元,具体来看,有8家公司实现盈利,2家公司陷入亏损。
盈利银行系险企有:中邮人寿实现净利润91.88亿元,同比增长180.12%;交银人寿净利润9.97亿元,同比增长超14倍;工银安盛人寿净利润9.31亿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61.52%。建信人寿也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21亿元。
亏损银行系险企有:光大永明人寿净亏损17.27亿元,中信保诚人寿净亏损17.6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公司在利润增长的同时,却出现净资产下滑的情况。记者观察发现,包括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邮人寿等多家银行系险企2024年净资产同比下降。其中,建信人寿净资产在2024年缩水超百亿,降幅达74%。
有分析认为,随着银保合作深化,新旧会计准则的切换对各公司业绩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在新会计准则之下,险企的资产负债都对利率的变动更加敏感,这导致利润、净资产的波动会显著增强。同时,2024年银行系险企的业绩分化也反映出行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初现端倪。如何优化产品结构、降低退保率以及提升投资收益将是各大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8盈2亏,业绩持续分化
数据显示,2024年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99.42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61.42亿元相比明显回暖。
其中,中邮人寿仍旧保持领先优势,实现净利润91.88亿元,同比增长180.12%,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交银人寿次之,实现净利润9.97亿元,同比增长超14倍;工银安盛人寿实现净利润9.31亿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61.52%。同样扭亏为盈还有建信人寿,净利润为2.21亿元,实现业绩大反转。
从保费收入看,2024年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141.95亿元。其中,中邮人寿保费收入破千亿大关,达1349.4亿元,同比增长22.82%,规模位居榜首;工银安盛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分别揽收保费458.08亿元、414.83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在增速方面,中荷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9.16%,至152.65亿元,是增速最高的银行系险企;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对应保费收入分别为369.93亿元、298.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保险业正处于新旧会计准则切换的窗口期,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例如,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交银人寿等均在2024年实施了新会计准则,受此影响,业绩大幅增长。有分析认为,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更多金融资产被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FVTPL)的类别。在资本市场回暖时,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会直接增加当期利润,不少险企2024年利润大涨都受益于此。
但是在新准则下,亦出现不少净利润和净资产的相背而行的情况。记者观察发现,包括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邮人寿等多家银行系险企2024年净资产同比下降超10亿元,其中,建信人寿的净资产在2024年缩水超百亿。
据公开信息,建信人寿2024年一季度披露的净资产为166.26亿元,到2024年末净资产为42.43亿元,减少了123.83亿元。
据工银安盛人寿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的净资产由第三季度末的160.74亿元降至第四季度末的133.09亿元,下降27.65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末,中邮人寿的净资产为158.76亿元,到2024年末,中邮人寿的净资产为64.20亿元,下降94.56亿元,少了一半还多。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与公司采用新会计准则有关。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了对市场与信用风险的细致分析,要求保险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更加全面地披露这些风险,可能会增加资产减值,从而对利润造成影响;第二,新准则细化了对投资资产的分类,这将影响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进一步影响利润表的表现;第三,新准则还要求提高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促使保险公司重新评估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这可能对净资产价值产生影响。
据公开信息,建信人寿是建设银行控股的人寿保险公司,自2011年以来,连续十年保持盈利。2022年,建信人寿遭遇巨额亏损,净利润亏损达17.67亿元,2023年亏损扩大至40.32亿元。作为银行系保险公司,建信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保持较高水平。据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债券跟踪评级报告,2023年,建信人寿银保渠道的占比高达85.47%。自2023年以来,建信人寿开始加快价值转型的步伐,大幅削减了趸交业务规模。2024年随着建信人寿偿付能力大幅改善,业绩出现扭亏为盈。
人事变动频繁
除了业绩表现外,多家银行系险企高管团队大换血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多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对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进行了调整。
2024年4月,此前在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担任总裁一职的薛亚芹,获批出任农银人寿董事长。
2024年4月,中信保诚总经理赵小凡到龄退休,董事会批准常戈出任临时负责人。6月,经金融监管总局核准,常戈正式出任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2024年12月,李存强获批出任中信保诚董事长一职。他此前曾在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担任高管职务。
2024年5月,此前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总行总经理级)的王都富,获批出任工银安盛董事长。同年12月,工银安盛总裁吴茜辞去该公司董事职务,并在2025年1月卸任工银安盛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及境外投资业务行政责任人。
2024年8月,光大永明人寿总精算师张晨松,获批担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接替当年3月卸任的刘凤全。然而,仅仅过了4个月,业内有消息称,光大永明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强卸任。目前光大永明人寿并未公开披露这一信息,但去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孙强已不再担任光大永明人寿党委书记。
2024年8月,邱智坤获批出任中银三星总经理一职。他此前曾在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新加坡分行担任行长职务,并曾任中银香港副总裁、中银集团保险执行总裁等职。
在高管薪酬方面,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除了中信保诚之外,有9家保险公司披露了报告期最高年度薪酬情况。其中,中荷人寿以403万元高居榜首。工银安盛的最高年度薪酬为253万元,招商信诺则披露了250万元-350万元的区间范围。其余各家保险公司的最高年度薪酬均不超过200万元,且差距不大。
2025年,各大银行系险企将如何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有分析称,从2024年业绩情况看,银行系险企行业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和工银安盛保险业务收入稳居前三名,显示出大型险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这种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头部险企在公司治理、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稳健经营,另一方面也与新“国十条”政策的推动有关。
在众多新变化之下,银行、险企两端无疑要告别过去习惯的合作模式,探索新的、高质量的合作方式。如何优化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基于差异化需求的全方位保障和服务、降低退保率以及提升投资收益将是各大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