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15毫米针头被落病人体内,夸医方“真诚”更像是讽刺
如果犯错代价不够大,医生无视患者知情权,会不会成为一种普遍选择?
近日,安徽亳州的张女士称,其父亲在亳州一家医院做肝脏手术时,一个长约15毫米的针头落在了体内。因为针头的位置比较固定,专家会诊建议不取。但出现这样的事故,是医疗器械质量问题还是手术过程有问题,责任具体该如何分配,目前尚无结论。
↑医疗影像。图据极目新闻
手术过程中医疗器械不慎落在病人体内,类似案例并不罕见,但这次更让人意外的是,相关新闻下面的跟帖,不乏有网友认为这家医院真诚、算不错的,因为这次是医生在手术后主动告知病人家属,否则这件事能否被发现还是未知数。
现实中,确实也存在隐瞒的医方。比如曾有媒体报道,张掖的杨女士于2020年6月做了“左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但在三年后准备拆除内置钢板时才意外得知,当初手术时一个断掉的金属钻头被遗留在骨头中。而此前多次回这家医院复查,都没有医生告知手术有何问题,病人就这样被蒙在鼓里。所以在“比烂”逻辑之下,有网友夸亳州医方真诚,倒也可以理解。
医生本该做到的底线,却成了值得点赞的真诚,听起来比较讽刺。当然,医生也是人,难免有失误,只是在发现失误之后,及时如实告知患者和家属,做好善后赔偿等工作,才是一个良性的医疗秩序。可为什么有些医生和医院无视患者的知情权,哪怕发现问题,也是本能地想要隐瞒和抵赖呢?除了侥幸心理,以为患者很难发现之外,可能跟后续的责任界定复杂、涉事医生或想浑水摸鱼有关。
以上文提及的张掖杨女士遭遇为例,虽然三年后发现手术遗留的金属钻头,可据媒体2023年的报道,医院否认这是一起医疗事故。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认为,医院诊疗行为欠规范,虽然对治疗没有造成不良影响,但存在隐瞒问题,侵犯患者的知情权。最终只是建议了医方免除患者在该院部分诊疗费用。
这或是此类事件普遍面临的困境,遗留在患者体内的医疗器械,只要没有对患者造成直接明确的伤害,患者索赔或追责可能比较困难。
如果犯错代价不够大,医生无视患者知情权,会不会成为一种普遍选择?这令人担忧。要减少这类事故,避免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还是要进一步细化问责制度,加大犯错惩罚的力度,不能总是让受害者四处奔走却维权困难。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守一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