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开始实施!体育加码,普高扩招,加强创新培养……
2月13日是广州市中小学春季开学的日子,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后,迎来的首个新学期。那么,这个新学期会有哪些新变化?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会怎样?
小学和初中阶段优质均衡发展
再次强调“身心健康”,广州将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新学期,一味刷题、卷分还要继续吗?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纲要》提出“深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有序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这里,“优质均衡”并不是一个新词汇,如何达到优质均衡,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是关键。《纲要》里专门提到了小学生每一天体育活动综合加起来不低于两小时。
2月5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正式发布。其中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全面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推进落实中小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含体育活动课,下同)。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校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粤东西北地区于2025年秋季学期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的学校比例不少于50%,202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
2月11日,广州市教育局在广东省教育厅的基础上,发文在2025年新学期将全面推进校园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两小时。具体举措包括:全市小学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初中下午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制定微课间体育活动指引等。
孩子不停地刷题,不停地涨分,其实并不是国家想要看到的未来的样子,这样只会在一个拥挤的赛道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纲要》中,也看到了国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赛道。
因此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方面,《纲要》指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普高扩大招生
广州力争再新增普高学位1万个,推动新建校区逐年达到设计规模
过去让家长们大为焦虑的是,中考就开始实施五五分流,一半的孩子上普高,一半的孩子上中职,而近几年,广州市也在加大普高的资源,去年增加普高学位逾万个;去年12月,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在广州市新闻办 “拼经济稳增长·民生服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广州将继续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扩招一批、试点一批”的策略,力争再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万个。
综上情况,也就是可以理解为中考升到普高的学生会增加,上普高的难度会降低,大多数的孩子是有机会上普高的。
《纲要》提到,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陈学明也表示,2025年,教育局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办高中开办公费班,在第三批次招收部分公费生,尽可能增加公办高中学位占比。此外,广州还鼓励学位相对充足的区属高中增加招生计划,并适当扩大跨区招生比例,以解决区域性学位不均衡问题。
哪些区属高中会扩招?2024年扩招的区属高中集中在增城区、花都区、黄埔区、番禺区等。据目前各渠道公布的信息来看,花都区、黄埔区、从化区的多所区属公办高中有改扩建项目计划,包括花都一中、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雅正校区、86中、从化五中等。未来,这些高中将提供更多普通高中学位。
同时,广州市教育局明确要求新建校区、改扩建校区按设计规模“一校一案”单独核定招生计划,推动新建校区逐年达到设计规模。
近年来,广州多所名校开办分校区。从2021年至今,广州新增了8个名校分校区,包括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校区)、广东实验中学(白云校区)、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广州市第六中学(从化校区)、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广州市艺术中学(黄埔校区)、广州市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据初步统计,这8个名校分校区中,除了广雅花都校区已达到每届招生设计最大规模外,其余学校的2024年招生计划距离最大招生规模仍有一定距离。而华附招生相关负责人在近日的直播中透露了华附2025年的招生相关信息:2025年,华附石牌校区招生计划保持稳定,招收12个班。华附知识城校区将扩招2个班,招生规模达到10个班,扩招的班级均为大先数理实验班。
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办好综合高中
广州已有不少学校特色班与高校合办,综合高中试点再深化
《纲要》提到,要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同时,《纲要》也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等。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广州市不少高中都开设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色班。如钱学森班、丘成桐少年班、黄旭华班等,其中还有部分特色班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包括:计划于2025年招生的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建的“西浦班”;已于2024年招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创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师大附中拔尖创新实验班”;华南理工大学与玉岩中学共建的 “玉岩华工班”;国防科技大学与广大附中共建的 “国防科技育英班”; 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市南武中学合作创建“强基计划拔尖创新人才生源基地”,并开设南武CCAE科学高中部“强基班”等等。
此外,由于上高中不是那么难了,上高中之后有的孩子其实是可以接受职业教育的,综合高中在一定程度上拉长了孩子的教育周期,缓解了家长的焦虑。从2024年开始,广州试点综合高中。2024年12月,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学明在新闻发布会上曾透露,综合高中试点将再深化。推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双向提升,在2024年局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强化师资配备、资金投入等保障。
今年1月,“广州市综合高中教研协作共同体”成立,南都记者了解到,预计在今年4月左右,5所综合高中将首次举行联考,这不仅是对学生们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各校之间交流经验、共同提升的重要契机。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程安 杨晓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