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破解水治理关键“绿色密码”,环保与经济效益兼得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能够支撑城市和产业壮大环境基础设施成为珠海这座依海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巩固环境优势的必然选择。
曾经被忽视的养殖尾水等农业面源如何处理?企业处理工业废水如何提质增效?这些新环境治理需求逐渐成为珠海绿色发展生态底盘的“关键点”。近日,南都记者在珠海市斗门区进行调研,从养殖业尾水与工业污水处理的创新实践中,探寻“美丽珠海”水治理的生态智慧与治理经验。
鱼塘里种出生态财富: “渔草共生”解开养殖业尾水处理难题
“茜草不仅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还能为鱼类提供天然的栖息场。”走进珠海市文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地,占地3000亩的养殖鱼塘下茜草与罗氏虾共同生长。该公司的总经理刘惠明告诉南都记者,这是珠海推行的以“茜草-罗氏沼虾”“湿地-青蟹”为代表的特色“渔草共生”绿色养殖模式。
养殖池中打捞上来的茜草和罗氏沼虾。
珠海市斗门区是传统的水产养殖地区,拥有近5000个养殖户,共有水产养殖面积17.6万亩,其中罗氏虾养殖规模占2.2万亩、青蟹养殖规模占1万亩,渔业总产值75亿元。过去,由于养殖池塘布局分散,养殖户众多且多采用土塘粗养模式,如何治理养殖尾水、解决水体富养严重问题成为了斗门区养殖业水治理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渔草共生”模式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养殖的固有思维。该模式将水产养殖与植物种植有机结合,利用水生植物既能自然吸收水中氮、磷等元素,还能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溶氧量的特性,改善水体环境,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茜草特写。
“在采用‘渔草共生’的养殖模式前,我们养殖塘出水是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还需要另外付费进行分级处理。”据刘惠明介绍,该养殖厂自2014年开始就引入“渔草共生”绿色养殖模式,目前养殖厂的尾水排放已然达到国家的要求标准,按照规定可直接排放至江河流域。
南都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鱼塘周边的水体清澈,水草丰茂。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副局长温奇表示,从监测数据来看,目前周边水环境一直在持续地改善,并没有受到养殖尾水的冲击,有效实现了污染源头治理。
除了生态效益,“渔草共生”绿色养殖模式还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真正使珠海水产养殖走向了“环保-经济”双赢的新局面。
“养殖产量的增加非常明显,引入‘渔草共生’后我们的产量翻了将近五倍,现在最高产可以达到2300斤一亩。”刘惠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茜草后,当地养殖罗氏虾的成本普遍由原本的23元-25元一斤降低至18元一斤,产量的提高使得养殖厂达到降本增效的成果。
“环保治理问题,事实上是一个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温奇表示,推行“渔草共生”,能促进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同时不断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和市场风险,实现绿色经济。
从源头到末端一体化处理: “美丽园区”实现工业污水“零直排”
除了养殖业的尾水处理以外,珠海在工业污水零直排上也探索出了独特的方式。
在珠海市斗门区斗金水务公司富山第三(工业)水质净化厂(以下简称“富山第三水质净化厂”)的监测中心内,整墙的电子显示屏中在线仪表各项数据在线跳动,精准呈现污水通过前后两套分段及离子交换车间的运作情况。
富山第三水质净化厂监测中心显示的污水处理车间数据。
珠海市斗门区富山工业区共500家企业,每日有近26000至27000立方的工业污水集合送往该净水厂,进行污水一体化处理,而珠海市“美丽园区”污水零直排的秘密就藏在其中。
“工业污水里通常含有较高的重金属离子,经过我们的处理出水尾水清澈干净,能达到地表4类水标准,可直排至环境水体。”富山第三水质净化厂总经理徐杰介绍,“美丽园区”污水零直排是指对工业园区内生活、生产所产生的污废水有效收集,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实施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管理。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珠海市已有7座净化水厂,配套专用工业污水管网150公里,如富山工业园此类的涉及到特殊污染物集中分布的工业园区,大部分都已经覆盖集中管理处理。
“以前园区污水全过程管理意识不足,管网错混接、跑冒滴漏等引起居民投诉对我们这些合规处理污水的企业影响很大。”珠海承鸥卫浴(以下简称“承鸥卫浴”)总经理卢绍华告诉南都记者,该企业每日会产生1200吨电镀类废水,而重金属排放监管难是一体化污水处理的难点。
面对该难点,富山工业园运用重金属预警系统,以微生物为核心,电信号作为评判指标,实时监测各企业纳管污水是否达标。南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承鸥卫浴厂内建设有专门的污水预处理车间,达到处理标准后污水才会纳入集合管道。
工厂内的污水预处理车间。
“工业污水集中有效处理,在改善了环境质量的同时,也给工业园区发展腾出了空间。”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科长成朝刚透露,工业园中的某啤酒厂,在“零直排”系统考虑排污需求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短板之前,需要耗费极高的成本处理尾水才能达至排放标准。而在实行工业零直排之后,尾水纳入管道不仅弥补污水厂本身碳源不足的情况,还降低了企业在污水处理上的运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富山工业园作为工业污水零直排试点园区之一,自推行两年以来园区基本上没有再收到过关于企业废水方面的群众信访投诉。“工业零直排管理后,很明显可以感受到村附近水质变得更清、环境更好了。”斗门区乾务镇马山村村民张卓甜如是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陈卓睿 实习生 秦涵妮
通讯员:粤环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